搶救台灣裁縫業 青年架網路宣傳|延續故事 傳遞溫暖|華視新聞雜誌

採訪/撰稿  / 台北市

過去台灣物資匱乏的年代,大街上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裁縫店,衣服穿壞了,不是重新買,而是找裁縫師傅量身修改。如今購買成衣的消費者與日俱增,而裁縫這門老行業,也漸漸消失。有年輕人組成團隊,發起搶救裁縫師的行動,希望守住老師傅的工作桌。

還有年輕人利用網路、建立起修改衣服的資訊平台,呼籲民眾,多用修改取代購買,延續衣服的價值,也能降低汙染。

腳踩著縫紉機,專注的眼神,俐落的將大衣一針一針車線重新修改。64歲的邱崑修,從西裝裁縫師,到現在改行成了服裝修改師。裁縫業慘澹經營,傳統技藝難以傳承,眼見許多老裁縫店、瀕臨生存危機,由三個女生組成的一張桌子工作室,發起搶救裁縫師計畫。

她們從各個鄰里間,找了10位資深裁縫達人,與廠商合作,結合時下流行的卡通圖案,做成手提袋、飲料提袋、或筆袋,讓職人們重新開啟了縫紉機,能夠拿回剪刀、針線,找回裁縫師的價值。

服飾修改店隱身在天母巷弄內,傍晚時分,依舊從屋裡傳來陣陣縫紉機的聲響,戴著帽子,髮已蒼白,63歲的修改師黃德盛,從早工作到晚不停歇,就連休假日也不得閒。

黃德盛師傅,14歲開始學裁縫,從打樣師做起,累積30年的老功夫,但隨著工廠關門,他也被迫轉職。兒子也願意放下原本遊戲業的工作,回到家裡幫忙拓展父業,用數位化翻轉夕陽產業。

長期關注環保的楊秉勳夫妻檔,2019年10月,啟動了台灣服飾鞋包修繕地圖計畫。想幫民眾和裁縫師牽起一條線,楊秉勳計劃,把全台裁縫師、修改師店家特色、專長通通列出來,服飾、鞋包修繕地圖初稿慢慢成形。

因為現今快時尚風潮興起,民眾修改衣服意願降低,舊衣回收數量也年年攀升。延續衣櫃裡每件衣服的價值,減少成衣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新世代青年、不願看到父輩的老手藝凋零,更不約而同,想把這一些身懷絕技的老師傅們,一一找回來,不僅要讓他們重拾裁縫的工作桌,也要留住台灣最美的記憶和溫度!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