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光 蕭若華 報導 / 雲林縣
為了疏散都市人口,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政府選定了四個中南部的鄉鎮,準備花四兆經費,建設美麗的新市鎮,這個大手筆的國土開發計畫,如果成功的話,將會替台灣的城鄉發展,帶來嶄新的面貌,從而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的品質,不過從過去新市鎮開發失敗的經驗,卻讓我們不敢過份樂觀,但是究竟一個新市鎮的開發成功,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又可以從過去的事例中,學到哪些經驗呢?
從斗南交流道下高速公路,不到四公里,就抵達雲林縣的褒忠鄉,這個小鄉鎮地方不大,面積只有三萬五千公頃,人口更少,只有一萬五千多人,由於這裡的產業以農耕為主,工廠只有兩、三家,人口有嚴重外流的現象,即使鄉裡面唯一的一條大馬路~中正路,也很少出現車水馬龍的景況,不過這種寧靜、簡樸的農鄉生活,將隨著六年國建計劃的實施而有所改變,因為褒忠鄉已經被選為,未來政府開發「新市鎮」的預定地點。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不久前公佈的要點,這次造鎮計劃開發的地點,除了雲林褒忠鄉以外,還有嘉義太保鄉、台南歸仁鄉,以及高雄的橋頭鄉,每個新市鎮將容納三十萬人口,並且有高速鐵路,都會區捷運系統等交通建設配合,經費預計將超過一兆元,主要是謀求地區的均衡發展,減少城鄉的差距。不過,營建署這幾個精心策劃的新市鎮,能否擺脫昔日「林口造鎮」失敗的命運,卻叫人擔心。
早在民國六十年,政府就為了紓解人口,均衡區域發展,決定開發林口、台中港與高雄大坪頂三個新市鎮,由省住都局負責規劃,投資經費超過三百億元,其中又以林口一萬八千多公頃的開發面積,最受矚目,然而二十年後的今天,這三個曾經被譽為「美麗新市鎮」的開發區,不是中途停擺,就就開發進度落後,與當初的預定目標相去太遠。今天的林口,雖然有著寬廣筆直的馬路,和許多剛蓋好的私人住宅,卻仍然掩不住那股荒涼的氣氛,按照省住都局當初的規劃,涵蓋八個鄉鎮的林口新鎮,從六十八年動工以後,將以二十五年的時間,分四期工程開發完成,最終可容納四十五萬人口,而在七十六年一、二期工程完成後,至少可吸引十萬人遷入,但是事實上,目前整個林口特定區的人口,僅從原來的兩萬多人,增加到七萬人,情況並不理想。
人口的引進固然不易,不過由於人口是新市鎮成敗的關鍵,人口未如預期的增加,產業與商業活動就受到波及,這一點,住在林口國民住宅的九百戶人家體會最深,他們當初都因為林口的開發,慕名搬來,希望享受新市鎮裡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今天卻因為交通與生活的不方便,自嘲為「新市鎮的九百壯士」。
楊老先生是這裡最早期的住戶,又是國宅的管理員,他告訴記者說,原本用來吸引人口居住的國宅,短短七年之內,破敗的景象已經處處可見,不是蓋滿違建,就是公共設施乏人管理,野草叢生,更令人不解的是,原本搭配國宅設立的地下商場,從建好以後,一直沒有使用,現在已經積水很深,變成一個地下污水池。
其實林口新市鎮開發受阻,工程一拖再拖,並非事出無因,負責規劃的省住都局也承認,當年新市鎮開發事權不統一,就埋下了敗因。
正因為牽涉的單位太多,在三頭馬車各自為政的情況下,設計規劃、土地取得與經費籌措,三個環節就無法順利配合,以林口為例,第三、四期的開發工程,早應該在民國七十年就開始動工,然而因為土地取得與經費籌措上發生困難,雖然距離完工期限只剩四年,仍然沒有任何動靜。
出錢的沒錢,出力的也使不上力,眼看著二十年前的造鎮計劃尚未成功,政府又要推出新一波的新市鎮開發計劃,地政專家紛紛呼籲負責規劃的內政部營建署,要小心行事,統一事權,以免重蹈覆轍。
跨部會的開發委員會能夠成立,以及設置中央級的專責開發機構,的確能避免過去主管機關權責模糊的弊端,而在土地取得上,內政部都以徵收公有土地為主,排除私有土地,免得因為地主的個人意願而影響整個開發工程。以雲林縣褒忠鄉來說,這次能夠雀屏中選,跟它擁有一千七百多公頃的台糖用地,有直接的關係,至於新市鎮所在地的縣政府,也不必再為籌措開發經費而煩惱,因為所有預算將由中央支付。
排除過去造鎮失敗的陰影,政府決定捲土重來,在擁有更龐大的人力與物力條件下,原已黯淡的新市鎮景象又明亮了起來,不過單憑這些新市鎮預定地,地理上的優越的條件,以及事權的統一,就能真的化腐朽為神奇嗎?
造鎮計劃是百年大計,從無到有,需要把人口、土地,交通、產業、市場需求等各種因素緊扣一起,必須經過詳細的評估與分析,因此在欠缺市場經濟的分析下,空有大手筆的魄力是不夠的,畢竟,沒有人願意這四個新市鎮,在二十年後又成為失敗的實驗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