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宅問題面面觀(上)

劉英欽 羅益民 報導  / 台北市

  在六年國建計劃中,將要廣建國民住宅二十幾萬戶,這對於廣大的無殼蝸牛而言,無疑的是一大福音,但是回首看看長達二十多年的國宅興建歷史,卻沒有留下多少傲人的成績,新的社區品質有問題,舊的社區管理有問題,法令也有所不周,因此雖然價格低,但是住進國宅的人卻不感謝,反而是牢騷滿腹,到底國宅的管理弊端在哪裡,政策上需要如何調整來改善問題?

  台北市國宅處到底鑄成了什麼大錯?為什麼國宅協會要去掃黑?國宅問題又有多嚴重?為什麼國宅居民個個群情激憤?而國宅處本身又有什麼委屈和難言之隱呢?

  這是位在台北市三民路剛剛完工交屋的延壽國宅,整個社區規劃地相當整齊美觀,巷道寬敞,兩邊的庭園綠樹和窗口青翠的爬藤植物,把淺咖啡色的建築襯托地更加優美雅緻。

  這是具有十年歷史的永吉國宅乙區,大門口的攤販把社區招牌遮蔽了大半,而即使走進社區裡面,也看不出這是一個完整的國宅社區,違章建物處處可見,凌亂的巷道停滿了車輛,原本應該寬敞的防火巷道,也變得壅塞零亂不堪。

  為什麼才十年的時間,一個原本規劃完整的社區會變成這種面貌?而負責規劃管理國宅的國宅處又有多少職權,應該負什麼責任呢?根據國宅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國宅承購戶在承購時,必須繳納2.5%的管理維護基金,而這些基金「得」由國宅處統籌運用,於是這2.5%管維基金的統籌運用,也就成為台北市國宅處,對眾多國宅社區「因錢生權」的根本來源。但是這個表面上公平合理的辦法,在實際運作上卻弊端叢生,困難重重。這僅剩的兩項是外牆和電梯,其中外牆很少需要維修,剩下的電梯理應可以全力妥善照顧,但是偏偏電梯的維修最受居民抨擊。

  國宅住戶要求國宅處拿錢辦事,本來就屬合情合理,而住戶們眼看著基金的數目越來越少,管理維修能力相對降低,不滿的聲浪也就相對高漲。既然法令規定不得不管,那麼類似永吉國宅乙區公共停車用地,被一樓住戶獨占,社區沒有內外之分,任由外面市場攤販進來停車的情形,就不能袖手旁觀、撒手不管。

  國宅處確實為永吉國宅乙區停車位的問題,多次協調,但是三次行文下來,答應出面解決卻三次食言,最近的一份公文是九月十六日,但是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出面解決的動靜。這種難以盡如人意的感慨,除了「你家的事情不好管」之外,恐怕也要檢討國宅處本身的專業能力。以閒置在大安管理站的一套綜合防災控制系統為例。這一套十年前花費萬元買來的尖端設備,從買來到現在從來沒有使用過,目前被管理站的人員當做茶桌使用,控制盤上已經鏽跡斑斑,負責規劃的國宅處飽受抨擊,而站在第一線負責國宅社區管理工作的,管理站也受人詬病。

  市議會已經在民國八十年通過逐步撤銷管理站,而國宅條例修訂草案,也將廢除2.5%管理維護基金統籌運用的規定,但是撤除管理站、取消管維基金,並不代表國宅處的功能任務相對減輕,因為六年國建計劃將廣建國宅二十幾萬戶,面對這個空前重大的任務,國宅處必須在角色上重新調整,而更重要的是在體質上加以改善,因為歷年來國宅受人詬病的,不只是管理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品質上的缺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