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笆的第二春

張世輔 蕭若華 報導  / 台北市

  提起眷村,很多人都會聯想起一排排擁擠的矮房,以及老舊不堪的竹籬笆,四十年前這些像徵榮譽的都市景觀,在四十年後反而被視為都市之瘤,成為都市發展過程中極大的阻礙,眷村的民眾也不斷的要求能夠改建,使得政府能夠重視這個問題,本單元介紹眷村實際的生活情形,並且探討眷村重建的種種問題。

  今年八十二歲,中校退役的榮民劉容驊,從民國五十五年分配到桃園縣陸光三村,這間十一坪的房子居住,轉眼已經二十七年了,幾年前太太過世,女兒又出嫁,因此劉容驊已經很習慣獨居的生活,走進劉容驊的飯廳,可以看到殘破不堪的屋頂跟幾個水桶,劉容驊表示,只要外面下大雨,裡面一定下小雨,由於修補了幾次都沒有用,這些桶子只好長期放在這裡接水。

  每天深怕屋頂會垮下來,劉容驊於是找了幾根長木頂住屋頂的梁柱,能支撐到什麼時候,劉容驊說只有聽天由命了。像劉容驊屋子漏水的情形,在各個眷村十分普遍,中和的壽德新村不但會漏雨,嚴重時還會淹水呢!這一帶由於四周大樓林立,地處低窪地帶,再加上排水不良,每逢大雨眷民就備受淹水之苦。這位趙太太就表示,只要一下雨,地板的細縫就開始滲水。

  趙太太表示,市公所曾經多次來疏通排水溝,不過淹水之苦始終沒有改善,恐怕只有等待重建之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飽受漏雨淹水之苦,眷村房舍面臨另外一個威脅,就是電路老舊,易生大火,有八百零八戶眷舍的陸光二村,由於房屋密度過高,過去已經發生過四次大火,雖然沒有人員傷亡,居民卻飽受驚嚇。王會長並帶我們到今年年初,剛被大火燒過的地點察看,一幢六戶的房子幾乎燒得精光,連燒焦的瓦斯筒仍散落在餘燼中,令人怵目驚心,這位林太太去年丈夫才過世,今年又遭祝融之災,鄰居都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由於重蓋房子要花好幾十萬,林太太在無能為力之下,只好撿拾一些鐵皮和木板,搭起這間臨時的屋子住下來。

  事實上,眷村過於狹窄、擁擠,和眷民任意加蓋房舍有關,一般眷村中加蓋的情形十分普遍,由於眷村的房子從十四坪到七坪半不等,根本無法滿足眷戶的需求,於是眷村居民只有向四周或向上加蓋房間,這位蒙太太雖然在後院加蓋了一間房間,不過,她的三個兒子還是得擠在一塊兒才夠住。

  的確,當眷村這個原本代表榮譽的政治圖騰,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的時候,眷村居民盼望突破竹籬笆的束縛,也越來越殷切,為了因應這股趨勢,國防部從六十九年開始推動老舊眷村重建的工作,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都可以列為重建的地區。目前在全國803個需要辦理重建的眷村中,已經完成251個,完成戶數達43640戶,正在施工的有30個,報行政院核定的有31個,尚未整建的有491個。至於重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國防部軍眷合作社自行興建,供原住戶跟現役軍官使用,另一種是由國防部跟省市地方政府合作興建國宅,以便同時滿足軍眷和省市居民的需求。

  位於中華路二段的壽園一城,剛完成兩年,從原本破舊的二十六戶,重建為一百戶的新穎大樓,充滿綠意的開放空間,成為這一帶最耀眼的住家社區。想起以前的老房子,一颳颱風就搖搖欲墜的窘境,今年七十二歲的郝太太就說,終於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

  由於大樓裡住的都是老朋友、老鄰居,郝太太平常串串門子,聯絡一下感情,生活過的相當滿意,唯一令她感到遺憾的是,等了十年,她的先生還是無法等到新居落成,的確,眷村裡的榮民逐漸老去,對於是否能在有生之年分到新屋,始終耿耿於懷,於是如何加速改建眷村,就成為政府當務之急了。當眷村改建的速度和民眾的需求無法配合時,訂定時間表是有其必要,好在近來省政府已經訂下近程時間表,預計在八十四年六月底,與國防部合建國宅一萬四千多戶,以滿足民眾需求,對於地處偏遠,整地不易和自償能力較低的眷村,省府跟國防部也列為中遠程目標。

  此外利用空置營地來興建國宅,以遷建部分眷村,也能加速滿足軍眷的需求,預計興建九百八十四戶的基隆光華國宅就是首例,隨著都市不斷地發展和更新,未來古老的眷村終將一一脫胎換骨,展現新的生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