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十七年前,蔣副總統經國先生訪問六龜育幼院,抱起了當時天生就沒有手的三歲院童楊恩典,他告訴楊恩典說:「妳沒有手,但是妳還有腳」。這麼多年來,楊恩典用她的雙腳代替了雙手,不僅是行動自如,而且還成為了知名的口足畫家,前些天渡過她二十歲生日。在楊恩典的身上,可以看到她克服殘障的堅毅、她面對命運的樂觀進取,更可貴的就誠如她的名字恩典,她有一顆非常善良、又感恩的心。本單元探訪楊恩典的感人故事,還有六龜育幼院是如何灌溉她的愛心園地。
十七年前經國先生抱過她,成為當時轟動社會的新聞焦點,十七年後她學畫有成,已經是知名的口足畫家,楊恩典二十歲了,雙臂全無又動過脊椎側彎、腳部矯正手術的楊恩典,秀氣的臉龐堆滿了笑容。從小在育幼院院長「楊媽媽」的悉心照顧及訓練下,恩典已經能以雙腳代替雙手,處理許多生活細節,她靈活又自然的動作,有時令人忘了她沒有手臂。
跟一般少女一樣,二十歲的楊恩典也愛做夢,愛打扮自己,不論什麼時候看到恩典,她總是清清爽爽,一頭披肩的長髮總是梳理得整整齊齊,她說她最愛三件事,一件是畫畫,一件是洗頭,還有一件就是逛街,跟恩典相處久了會從一些小細節中發現,她的善體人意,她會注意你渴了還是熱了,每次出去逛街,也不忘幫院裡的小朋友帶點吃的東西回去,跟她一起逛街,她也會以她從事藝術的美學眼光,為你做最好的搭配及建議,六龜夜市裡似乎很多人都認識她,賣珍珠奶茶的是她的同學,擺攤位的老闆,路過的行人都會跟她問好,被這樣當做公眾人物,恩典說她並不喜歡,可是也還能接受。
經國先生前後六次蒞臨六龜育幼院,跟楊恩典也通了幾封信,這樣特殊的關愛,使恩典一直是媒體關心的焦點,育幼院也因此聲名遠播,現在每逢星期例假日都會有各地善心人士,來到育幼院,這時恩典就在院內擺起攤子,為院裡一百多位小朋友現場作畫義賣。恩典說,沒有育幼院就沒有她,的確,二十年前在岡山菜市場撿到的無臂棄嬰,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輾轉送到育幼院,楊牧師及楊媽媽不怕麻煩收下了,又擔心義工媽媽無法照顧,楊媽媽一直把恩典帶在身旁,種菜、燒飯、睡覺,都沒離開過。
從棄嬰到口足畫家,楊恩典二十年的歲月裡,雖然說因著跟經國先生的一段因緣特別引人注意,但是她說讓她能活得這麼有自信,能獨立堅強的面對人生,是因為六龜育幼院是個充滿了愛的大家庭,而她只是育幼院的一份子,並不是育幼院對她有特別的照顧。其實不只是恩典茁壯開朗的長大了,來到六龜育幼院就會發現這裡的小朋友,每一個人都很有禮貌,「叔叔好、阿姨好」的叫個不停。
剛開始或許會覺得這種禮貌只是個形式,待久了愈發感受到,這些孩子不只是嘴巴有禮貌,也會主動幫忙,而且在採訪過程當中,不經意的就會發現,孩子們主動的在打掃院子、種菜、摘菜,有的還餵鹿、餵鵝吃草,更叫人驚訝的是,這些院童還經常一起看書寫功課,不會的,年長的孩子還會從旁指導一番。
楊牧師驕傲地告訴我們,院裡共培育出五百多個小朋友,這些小朋友雖然都有坎坷的身世背景,有的是棄嬰,有的是父母離異,或家庭遭變故,無法照顧的小朋友,來的時候也大小年齡不一可是院裡長大的小朋友還沒有一個犯過罪,做過壞事,每一個都是健康正常的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院裡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是來自各族的原住民,原住民的孩子,經常都和雛妓、酗酒聯想在一起,但是六龜育幼院的院童,卻健康開朗有秩序的生活在一起,是怎麼樣的教育,讓院裡的小朋友能不自怨自艾,不受外界誘惑,實在令人不禁想去了解。
葉武忠是在院裡長大的,退伍以後就回到院裡當義工,只支領微薄的酬勞,他現在負責整地及養鹿的工作,他說育幼院就像他自己的家一樣,院裡需要人手,他一定優先考慮留下來幫忙,談到育幼院孩子為什麼教育得那麼好,他更是有感而發。院裡對小孩的教導方式,都是以身教來帶動,恩典舉自己的例子說,每天寫毛筆字、畫畫,一直重複做這些同樣的事,她也常常會有不想畫的時候,這時候楊媽媽就會身教重於言教的感動她,繼續努力下去。
院裡現在有一百個孩童,分屬十個保育家庭,有十個保育媽媽照顧,也有老師義務指導功課,四十年來楊牧師和楊媽媽,犧牲奉獻照顧教養著,爸媽不愛、爺奶不要的孩子,這樣的精神感動許多人,願意來這裡義務幫忙,也讓成長在這裡的孩子懂得惜福,身殘而心不殘的楊恩典真的只是當中的一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