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向前行

張世輔 蕭若華 報導

  上周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同意李總統以私人身份,返國母校康乃爾大學訪問,這是柯林頓政府修改去年對華政策對後,另外一項重大突破,長期以來中美關係一直是在非正式的管道中進行,雙方不論在經貿、文化、體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都是日漸頻繁,這幾年國內政治和經濟改革的成就,更是廣受美國國會輿論界的高度肯定,因此促成了李總統順利訪美。

  五月二十三日,美國國務院在例行的記者會中,突然宣布要發表一項聲明,立刻引起在場記者的高度關注。第二天,美國宣布修改我政府高級官員訪美的限制,同意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總統返回母校做「私人訪問」,即刻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二十四小時內,中共也一如預期,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抗議美國違反建交三公報,大玩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把戲,不過,隨後一連三天,國務院都在例行記者會中,一再重申,允許李總統訪美的決定不會改變,五月二十七日,柯林頓總統甚至親自說明了他的立場和看法。

  連續幾年,李總統訪美一事,有如滾雪球一般,幾乎要演變成美國的政治風暴,從參眾兩院以壓倒性的票數同意李總統訪美,到各大媒體和輿論的一致支持,都對柯林頓政府形成了巨大壓力,如今水到渠成,成行在望,充分反應了李總統在台灣致力政治民主化,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成果受到肯定。

  回顧中美斷交十六年以來,國際的現實與冷酷,使我們在外交戰場上,始終戰戰兢兢,步步為營,厚植實力和廣結善緣,是我們拓展外交的首要工作,一九七九年,卡特政府在對華政策不明的情況下,承認中共,中美關係陷入最低潮,曾經擔任談判代表的立法委員魏鏞感觸極深。

  一九八○年雷根上台,雷根雖然對我友好,並且曾經兩度來華訪問,但是在他主政時期,中美關係的改善卻十分有限,一九八二年,美國與中共簽訂公報,對我限制軍售,中美關係表面惡劣,而事實上卻是從谷底開始翻升,雙方有了重新省思的契機。一九八八年,布希政府蕭規曹隨,承繼雷根的對華政策,兩岸事務基本上是維持在平衡點,不過隨著我方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共爆發八九年民運,以及布希在經濟和競選的雙重壓力之下,對華政策有了新的調整,於是美國首位閣員奚爾斯女士,來華進行貿易談判,美國並且協助我們加入APEC和成為GATT的觀察員,此外最重要的突破是,布希同意售我F-16戰機架,中美關係進入新的一頁。

  一九九二年柯林頓上台,曾經四度訪華,並對我政經成就印象深刻的柯林頓,初期是採取穩定,保守的對華政策,不過去年九月,他進一步修訂對華交往準則,於是我國駐美機構由北美協調會提升更名為「台北文化經濟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官員貝霖,可以拜會我外交部長錢復,美國首位部長級官員,交通部長潘尼亞也來訪,此外美方同意我高層首長,包括李總統在內可以過境美國,我國雖然對此準則並不滿意,但是中美關係卻是進一步解凍,尤其是雙方民間的交流是前所未見的。

  這一次,美國政府同意李總統前往美國做私人訪問,可以說是中美關係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也說明李總統拓展務實外交五年以來,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從東南亞到中南美,再到中東地區,李總統不辭辛勞,不計形式,不求名利的走訪這些非邦交國家的元首和友人,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理想和願望,那就是保衛中華民國,證明中華民國在台灣客觀存在的事實。

  從李總統的談話中不難了解,務實外交的精義,就是要結合全民參與的總體外交,和主動出擊的全面外交,畢其功於一役,中美關係的逐步開展,正證明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國際政治舞台是十分現實的角力場,講求有一分實力,講一分話和做一分事,如今我們的政經實力,已經證明了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價值,是不容國際社會所忽視的,當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的時刻,中共也應該本著務實的心態,承認兩岸分裂分治的事實,並且共同為雙方建立雙贏的局面而努力,這一次李總統能夠順利訪美,未嘗不是一個讓兩岸重新思考雙方關係的新契機,在此預祝李總統一路順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