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五十年‧經營大台灣(一)挑戰與奇蹟(三)

綜合報導  / 新北市

  除了外交官以及政治人物之外,台灣有兩種人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為國家出使民間外交、從事國際宣傳,他們一種是企業家、一種是藝術團體,中國鋼鐵公司和明華園歌仔戲團,就是其中的代表。中鋼公司走過了二十五年的國營路程,今年四月份才轉成民營性質,但是不管是國營、民營,中鋼是一樣的賺錢,獲利率是世界第一,成為世界各國爭相考察、學習的工廠。

  明華園歌仔戲團,成立至今已經六十六年了,他們走入台灣的民間,將精緻的歌仔戲搬上國家劇院,又經常到國外表演,介紹台灣的精緻傳統戲劇。中鋼和明華園,他們分別以自己的高品質產品,向國際邁進,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也打開了中華民國的視野。

  中國鋼鐵公司的鋼板工廠裡,一塊塊火紅的鋼板,由輸送帶送往軋延機反覆沖壓,冷卻水遇熱瞬間化成一道道的白色水氣。緊鄰高雄港的中鋼深水碼頭,一艘日本貨輪正忙著裝運中鋼的產品,一向對進口產品的品質要求嚴苛的日本,每年要從中鋼進口七十萬噸的粗鋼。

  現任中鋼董事長王鍾渝,剛好在台灣光復那一年出生,他在民國六十年考試進入中鋼公司,是中鋼第一批工程師,也就是中鋼所謂「黃埔一期」六十位元老之一,在他的領導下,中鋼去年創下了新台幣一百六十億元的盈餘,明年的營業目標是九百萬噸,希望能夠締造一百八十億元的盈餘。

  民國五十年代,政府為了建立台灣的重工業,開始籌建鋼鐵廠,因為「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於是經過十年的籌劃,中鋼終於在民國六十年完成建廠開始營運,但是由於當時企業界,對於鋼廠並沒有信心,中鋼於是由規劃中的民營型態,變成政策支持的國營鋼廠。走過二十四年的國營路程,中鋼年年賺錢、年年成長,登上國營事業的龍頭,也讓國內外的公民營企業,對「中鋼經驗」感到訝異,中鋼成功的背後,在於求新、企業、團隊和踏實的中鋼精神,去年每位中鋼員工,平均一年生產了七百三十噸的鋼,在中鋼第一線,負責品質管制工作二十年的高爐領班陳清雲說,人人重視品管,中鋼才能人人獲利。

  曾經多次被評選為企業模範生的中鋼,制度健全、形象良好,又重視人才培育,以它優厚的福利和人性化的管理,吸引了全省許多一流的人才,來到高雄和中鋼一起打拚。隨著國內經濟大環境的轉變,今年四月,中鋼轉換為民營的型態,中鋼開始跨足海運和電子材料製造,計畫以國際水準的經營,來回饋所有股東。

  民營化以後的中鋼,依舊是高雄的地標和高雄人的驕傲,中鋼公司採用汽電共生方式發電,自給自足,剩餘電力還可以賣給周邊工廠,中鋼重視睦鄰、環保和綠化工作,也使得中鋼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方面,贏得不少掌聲。對於國內的鋼鐵業而言,中鋼的最大貢獻,是建立起台灣中下游的鋼鐵加工體系,奠定重工業的基礎,對高雄而言,總公司設在當地的中鋼,則是高雄市的經濟命脈。

  中鋼九千四百名員工,廠內有七千多部轎車,每逢下班時刻,中鋼的車陣從中鋼路轉入臨海路,場面十分壯觀,這一群創造「中鋼經驗」的無名英雄,已經為台灣鋼鐵業的國際競爭力打下了基礎,使民營化以後的中鋼,更有機會向世界邁進。

  這一天,距離中鋼公司不遠的林園林鳳宮,明華園歌仔戲團正在廟前演出精彩的野台戲:「紅塵菩提」,戲台下,李總統也是受邀觀賞的貴賓,李總統滿意地說,這是他三十年來,所看過的最好的一齣戲。和歌仔戲結緣一甲子的老團長陳明吉,回想明華園在日據時代飽受打壓,今天卻有這般風光的局面,內心十分感慨。

  明華園創辦於民國十八年,陳明吉老團長七個兒子,通通投入歌仔戲,去年聯合國國際家庭年甄選各國的家庭代表,一家人維持傳統生活,共同從事歌仔戲,一起實現夢想的明華園,獲選為台灣家庭的代表,陳明吉一家,有七十個家族成員投入歌仔戲演出,占明華園演員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歌仔戲家族。不過陳明吉老團長當初也沒有想到,孩子會一個一個被歌仔戲的鑼鼓聲給迷住。

  接下父親的棒子,自稱身上流著歌仔戲血液的陳勝福,擅長企業管理和行政協調,他是明華園家族當中,唯一不上台的成員,但是沒有他,明華園人人上不了台,倒是嫁給陳勝福的外省媳婦孫翠鳳,居然也一頭栽進了明華園,唱起歌仔戲。

  從一個打算盤的上班族,到唱腔、身段一流的歌仔戲演員,孫翠鳳說,她二十六歲才開始學武功,是明華園這個台灣最古老的歌仔戲家族,感染了她,感動了她。當年陳勝福曾經向孫翠鳳拍胸脯保證,嫁給他不會讓她唱戲,祖籍河北天津的孫翠鳳,卻因為一份感動,想融入這個家族,而在十二年前踏上了歌仔戲台。

  隨著明華園的成長,孫翠鳳從玩票的龍套變成當家小生,明華園也把野台戲搬上了國家藝術殿堂。最近幾年明華園演遍海內外,讓外國人看到台灣傳統戲曲精緻的一面,也讓中國人感受台灣民間藝術的活力與內涵。

  去年十月,明華園歌仔戲在法國巴黎上演,這是百年來台灣歌仔戲團第一次在歐洲演出,團長陳勝福說,明華園到國際舞台演出,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完整地呈現,明華園在台灣的成長歷程。走過六十六年,紮根台灣的明華園,在國際舞台宣揚台灣經驗,他們活力逗趣的演出,讓外國人開了眼界,也打開了中華民國台灣的視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