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這裡就是香港的英國領事館,這些人趕著辦證件是為了在七月一號之前,能夠走出香港,其實在我們淡水的紅毛城,也同樣有一個英國領事館的舊址,這兩個英國領事館都是英國殖民統治,以及對外擴張勢力的具體表徵,但是我們也不可諱言的,那就是英國對於香港有莫大的貢獻,它讓香港從當年鴉片戰爭一個荒蕪的小漁村,蛻變成閃亮的東方明珠,難怪有這些人他們排斥香港主權回歸的蛻變。
由於英國確實是為香港投注了不少心力,使得有一些香港人在「大限」的陰影之下,曾經採取了相當激烈的「出走」方式,有很長一段時間「移民」是所有香港人最熱門的話題,直到七一前夕,我們製作小組在香港,實地採訪各界對七一的反應時,還在英國領事館,看到大排長龍申請證件的熱況,這不禁使我們回想起當年,數以萬計人潮申請英國護照的狂熱景象。
香港知名的作家、政論家洪青田,曾經寫過數百萬字討論有關九七香港地位改變,以及台、港、大陸等兩岸三地互動的文章,對於香港民眾的心理變化他有很深入的了解,他認為香港人有一種「無奈」的宿命感,加上香港人都有一種「難民」的性格,所以每個人都靠自己,當然會在「大難」即將來臨前,選擇「各自飛」了。
今天,當我們在香港各個基層角落與報攤小販、鞋匠、餐廳師傅、搬運苦力甚至家庭主婦,在暢談大家對今天以及七一之後香港的看法時,很多基層港胞都一再的表示對未來「很樂觀」、「不怕九七」,香港肯定是繁榮的。但是當我們再深入一點的追問他們,如果有機會能「移民」的話,他們願不願移民呢?有些人就表現出了「去其他地方也不錯」的意願,可見得這些基層港胞不是樂於被中共統治,他們只是「無奈」,「無奈」的接受「大限」。
除了「無奈」之外,還有更多人是以一種「冷漠」的心情來迎接七一,以往有人戲稱香港人是「經濟動物」,他們只在乎能不能賺錢,對政治是十分冷感,因此當中共與英國的聲明發表時,這些人擔心香港會亂、會「大限到了」,就紛紛逃向海外,但是當整體形勢在短期內沒有大亂的可能性時,為了在香港好賺錢,他們又回來了,可是回來並不是支持中共的統治,只是純粹向錢看,對政治他們還是「冷感」的。
無奈、冷感是香港基層民眾,面對七一的普遍看法,表面上則是呈現著「與新統治者共舞」的「熱烈共慶回歸」景象,高尚仁教授將這種「內心跟外在互相矛盾的現象」,解釋為「不能夠移民只好接受事實好活下去」,這些人只要稍有能力就會想辦法來辦個移民手續,等於是買個保險,以備不時之需,所以才會有移民潮的出現。
不過,雖然政治的自由度將會開倒車,但是經濟的前景卻是樂觀的,至少在國內企業家的眼中,香港直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最值得投資、最好賺錢的地區,因為香港的低稅賦、多人才、守法治,這些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不只是國際上不少企業家對投資香港有信心,一些外籍人士也將香港當成他們的家,因為他們的身分使他們沒有政治上的顧慮,他們當然是不在乎的,而且認為雙方一定會合作愉快。
所以,未來的香港會慢慢的變得很奇怪,做為社會中堅支柱的中產階級,將在「觀察」一陣子之後,很可能採取「寧願流浪也要叫一叫」的自我放逐方式,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國際上逐利潤而居的商人,以及技術人員,再加上走不了的基層民眾,當本土菁英漸漸流失之後,香港賴以生存的許多優點,都有可能慢慢變質,到時候香港是不是像今天一樣閃亮,誰能保證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