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2 23:00

社會角落 掙扎貧窮線

黃柏元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回到現實社會,我們身邊很多小角色講話不見得被聽得到,他們就居住在社會的貧窮線下,而什麼又叫作貧窮線呢,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其實社會角落有愈來愈多人實際生活落在水平之下,現在的台灣平均每十四分鐘就有一個人落入貧窮線,「貧窮線」簡單的說就是貧窮的門檻,政府依照國內的生活水平劃定了一條界線,生活在這條線以下的就是貧窮人口,那麼落入貧窮線以下的低收入戶有政府的各項補助,像是健保費、兒童的學雜費等等,都可以獲得減免,但是如果在貧窮線上卻瀕臨貧窮線的人,又應該怎麼辦呢,根據統計,這樣的人口已經高達二十四萬人,他們領不到任何社會補助,每天在生活的底層掙扎,其中有單親媽媽靠一天兩百塊不到的拾荒收入獨立扶養兩個孩子,也有老阿嬤背著孫子在街頭叫賣玉蘭花,一家四口就窩在簡陋平房當中等待著救濟度日,華視新聞雜誌帶您要去關心這同樣是貧窮線上下兩端,卻是不一樣的兩個世界。

  多少賺一點給小孩子吃飯這樣,就會很生氣說為什麼人家有我就不能申請,我也養兩個,我們也不太曉得說補助到底能補助多少什麼的,對呀,我們盡量去嘗試了,可是還是沒有辦法過,在社會的角落常常可以看到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對他們來說他們要的並不多,求三餐的溫飽,家人的生活可以延續,但現在卻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那麼的遙不可及,第一線就先給我打槍了,你看起來就還不錯啊,為什麼要申請,他說不會過啦,不會過,不會過,你讓我送看看啊,不會過是你說了算嗎。

  「近貧」是這段時間才出現的新名詞,一群人原本可以勉強維持生活的溫飽,但突來的不景氣讓這群人的生活出現了問題,他們不像低收入戶有政府的補助,只能靠自己想辦法,自求多福,跟著社工來到台北縣中和德光路的這一戶人家,住的是公寓的二樓,但進門後看到的景象,幾乎全被資源回收的雜物給占據,只剩下小小的走道可以通過,不好意思,東西太多很亂,因為我們有在弄資源回收,每個月可以多增加五、六千元,鄰居都會給我們,小朋友窩在雜亂的房間裡看書,這位因為家暴而離婚的趙媽媽,獨自一個人帶著五個小孩,就租屋生活在這小小的空間裡,小朋友是不是會帶著一起去賣水餃,對啊,可是兩個怎麼帶,就一樣帶下去,全部都帶去,對,五個,就是姐姐放學時候一起帶下去,歷經了兩段婚姻的她,為了可以就近照料五個小孩的生活,除了靠資源回收貼補之外,晚上還要擺攤賣小吃,幸好有低收入戶的補助,讓他們一家六口可以勉強度日,因為我小孩生了,不可能帶他去跳海,我會去想辦法維持住我的生活開銷。

  對,這是被劃在貧窮線下受到社會福利照顧的一家,生活雖然清苦,但卻能讓這一家不必挨凍受餓,根據內政部的統計,九十八年九月低收入戶共有102759戶,共有249834人,比起九十七年同期的戶數增加了13.51%,貧窮人口也增加了14.92%,現在平均每十四分鐘就有一人落入貧窮線,但在貧窮線的另一端,瀕臨貧窮邊緣的近貧家庭,最近這一年也快速增加到二十四萬人,而他們隨時都可能掉入貧窮線以內,一線之隔社會救助也跟著天差地別,五十八歲林翊香在採訪這天不但下著雨,還頂著只有九度的低溫,背著只有一歲多的孫子,穿梭在馬路的車陣中叫賣玉蘭花,你一天要賣多少,沒有多少,這些能賣完就不錯了,下雨天都沒人要買,你沒看到嗎,原本應該是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但兒子受傷不能工作,媳婦又離家出走,為了一家的生活重擔,現在每天都要外出賣花,運氣好一天可以賣個幾百元,全家都靠這一份收入來維持,房租也要錢,什麼都要錢,沒辦法,不然誰想背小孩出來賣花,對啊,沒辦法就只能背。

  曾經想要請領低收入的補助,但因為家庭戶數的條件不符合,讓她被擋在社會救助的門外,一個扶養一個剛好,我是說我媳婦也沒有拿錢回來啊對不對,她就離家走了,就讓我兒子一個養兩個,單親的家庭它會在親屬民法的親屬篇裡面會有些問題,譬如說裡面會探討到就是說,你一個家戶裡面的平均所得,那這個部分是算計到每一個人身上,假設說我一個單親家庭,我還沒有離婚,我還沒有離婚的話,我的先生可能就要加計在內,現行的貧窮線是以戶內人的平均收入動產、不動產的三項指標,再依照主計處公布的各縣市「平均消費支出」的60%來計算,就以台北縣來說,98、99年的貧窮線,最神奇的是我們的貧窮線並沒有做一個更動,這是代表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整體台灣的經濟水準往下降低,在整個金字塔底端的人變多了,第二種是台灣的貧富差距變大了,以致於說落入到貧窮線以下的人變多了。

  每天下午的四、五點,四十五歲的曹乃云就會騎著車帶著剛下課的兒子在新莊街頭四處的繞,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他們可以用來賣錢度日的救難錢,有時候騎摩托車騎一騎都會哭出來說,過得那麼難過,又撿沒有的時候真的會哭出來,現在的價錢比較好,是一個月大概四、五千都有,每個月賺來的幾千元除了要付房租還要生活,跟兩個小孩的學費,想要辦理低收入戶還有急難救助金,全都被打了回票,它這個幫我弄那個公司的啦,就是說把你當人頭來報,對對對,問題就出在這一張扣繳憑單,長期被公司當人頭報稅,根本過不了關,明明就很困難,可是不行,你就是一個不行,我覺得有一點急難救助的彈性,就所謂的救急不救窮嘛。

  凌晨三點鐘,雖然外頭只有九度的低溫,但在台北縣樂華夜市裡,卻是這一位五十多歲蔡太太一天工作的開始,趁著夜市打烊休息來這裡拾荒,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紙類比較值錢,最近比較有漲,可是現在只剩這個可以挑了,去年蔡太太一家原本領有低收入的補助,生活勉強過得去,但被查出過去的一段婚姻裡,育有兩名子女都已經成年,低收入戶的資格也就被取消,生是一回事,養育又是一回事,在感情方面也是比較疏離,因為我跟他們是一等親,所以低收入就不過了,在貧窮的門檻劃上了一條線,不管標準怎樣的放寬,總有人望著這一條線等待救援,你去劃一條線永遠都會有問題,因為線內線外,這些人不是用劃線的方式,而是劃一個框框,或是劃一個圓把它圍起來,這些人是我們要幫忙的人,政府每年花八十五億元照顧低收入戶,納入範圍內的再依照等級給予補助,從生活扶助、健保醫療的補助、教育減免、急難救助等等,也許70%是真的有需求,30%是我本來沒有需求啊,但是你把我劃進來了,那我可以符合,我為什麼不申請,完善的救助規劃也容易讓人養成福利依賴。

  兩坪大的木造平房,是這一戶暫時棲身的家,丈夫剛開完刀無法工作,小孩的心臟也有問題,目前全家的生活全靠鄰居的救濟,我們吃的方面是說靠鄰居,這些電腦也是人家不要給我們的,低收入戶辦了好幾年,因為改嫁日本的媽媽有房產,門檻過不了就是過不了,連已經到了適學年齡的小朋友也被拖累,我們不要劃一條線把他排除在外,我們是把這些人框起來,就是福利輸送的法規,應該走向更彈性這樣,不管貧窮線怎麼劃,怎樣的向下修正,永遠都有被遺漏的一群,要讓他們活下去不能單靠政府的社會救助,透過民間的社福體系,結合更多的社福資源,或許可以去補足生活在貧窮線的另一端,也是社福制度下無法被照料的這一群人。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