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23:00

六B病房的小教室

陳汎瑜 許中熹 報導  / 台中市

  教育有無限的可能,教育也不一定得在教室裡,今天華視新聞雜誌封面故事,我們要把鏡頭帶進兒童癌症病房的現場,跟您分享「床邊教學計畫」的歡笑與淚水。一位美國教授曾經針對台灣癌症病童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最大的願望,是「治療痊癒、回家,以及回學校上課」。因為生病住院,許多病童只好中斷學業,但現在,「床邊教學計畫」,讓這些孩子們重拾上學的樂趣,也重現歡笑。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從2013年八月起,開始在醫院裡設置一間溫馨的小教室,並且有五位老師進駐,分別替不同年齡層的病童授課。您一定很難想像,為了儲備體力,孩子們會主動要求要打針吃藥,而且認真上課,從不遲到。而參與「床邊教學計畫」的老師,更從這些癌症病童身上,看到他們的勇氣和奇蹟。

  這是一個不到十坪大的小教室,用小黑板隔成四個區塊,這一邊白紘睿,七歲,正在學注音,而另一頭,八歲的宥慈在上美勞課,小教室裡擠進了4個老師,將近10個學生,您一定覺得很吵吧,但小六的陳俞亘和國三的曾柏凱就像是老僧入定,如果不說,您一定很難相信,這個溫馨的小教室,隱身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6B兒童癌症病房,而眼前這些戴著口罩、吊著點滴的孩子,都是令人心疼的癌症病童。

  頂著小光頭,眼神調皮又聰慧,睿睿是在去年底發現罹患惡性腦瘤,歷經艱苦的開刀和化療,前不久才踏出了隔離病房。原本就讀幼兒園大班的他,和同學分離,醫院幾乎成了他的家。年紀還小,睿睿還不太能了解,究竟他生了什麼病,為什麼不能跟同學一樣去就讀小學,但「床邊教學計畫」的老師,給了他全部的愛,才四歲半的淽淩,是在就讀幼兒園的前一週發病,確認罹患血癌接著住進了六B病房,害怕又想家的她,起初不肯說話,也沒有任何朋友,但現在她有了笑容。

  今年八月,台中市教育局耗資500萬元,和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合作,在中台灣首創「床邊教學班」,教學對象是院中6到15歲的癌童,而明年這項計畫還將擴大到另外的兩家醫院,一群熱血老師,決定步出課堂,走入醫院幫癌童上課,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因為面對孩子的病痛,他們常常得忍住眼淚,還得激發病童的生命力,台中中平國中的同學,你們還記得這位同學曾柏凱嗎,他因為罹患血癌離開學校一年了,但柏凱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過你們。

  這一天,睿睿還帶我們去病房裡找俞亘姐姐串門子,一張病床,四週用布簾圍起一方小小的天地,一年來,媽媽和姐姐在六B病房裡用愛守護著12歲的俞亘,他們是個單親家庭,但面對生命和疾病從不悲觀。很多人都以為,醫院裡的兒童癌症病房,總是充斥著悲傷和無盡的眼淚,但我們採訪時,卻聽到了病童的笑聲,而出現次數最多的則是這句話。

  「我愛你」這三個字很平凡,但卻也是這三個字,讓七歲的睿睿和所有病童們有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就像這間隱身在醫院六B兒童癌症病房的小教室,麻雀雖小,但卻將幻化為鼓動人生的力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