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珮雲 編譯 / 桃園市
3D立體效果的斑馬線,因為會讓駕駛人的腦海浮現出路障的視覺效果,因而減速慢行、降低肇事率,所以在國際間相當風行,台灣的台北桃園和南投,也曾經劃設、進行測試。但是各個地區實驗效果不一。因此包括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和台灣桃園南投政府都決定,撤掉立體斑馬線,免得造成反效果。
視野內看到了路障,汽車駕駛人立即減速慢行,間接減少撞到行人的機率。這種利已的本能是所謂的3D立體斑馬線劃設的初衷,起初它在東歐小國和印度發想,傳到北歐冰島後,發揚光大,有些還藝術化,不僅有顏色組合、甚至畫的像電影魔戒裡的浮石。包括美國麻州、南半球的紐西蘭、和南非、中國等地都有類似的實驗,台灣台北、桃園、南投也不落人後。
然而實驗觀察一陣子,各地的反應不一。到底立體斑馬線有沒有效?引發論戰。紐約媒體的結論是車禍的肇事原因是分心,立體斑馬線把汽車駕駛人和行人搞糊塗了,反而增加肇事率。
此外,在行人眾多車流量大的地方,立體斑馬線的效果有時還不如紅綠燈、或是讓行進中的汽車產生跳動感的減速坡。但不可否認的是當車速從60公里減到40公里時,行人被撞後的存活率增加八倍。因此養成開車好習慣,別開快車、別分心,才是避免車禍的最好方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