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釐米膠卷】蔣經國總統校閱海軍試射雄風飛彈

張良信 報導  / 高雄市

民國69年9月6日,蔣經國總統南下高雄左營校閱海軍一項代號為「自強操演」的實彈射擊演習,除了出動十餘艘艦艇外,空軍也支援拖靶任務;主要目的是驗收中科院秘密進行十多年的「雄蜂計劃」,以及將陽字號驅逐艦加裝快砲、反艦飛彈、防空飛彈、反潛直升機和新式H-930戰鬥系統提升自動化整合的成效。

由於中共海軍於196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反艦飛彈,為了可以設計出能夠與中國抗衡的反艦飛彈,中山科學研究院奉令於1970年初進行「雄蜂計劃」(雄風飛彈最初的命名),不過在基礎設施以及人才皆十分貧乏的狀況下,該計劃處於緩慢進行的窘境。

直到1973年,中東地區爆發贖罪日戰爭,鑒於以色列天使飛彈的優異表現,我國於是在1975年向以色列購買了少量的天使一型飛彈,並安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同時,藉此機會由中科院將天使飛彈以逆向工程方式進行仿製;後來更進一步再引進了少量的天使二型飛彈加以參考。

雄蜂飛彈 青出於藍

經過多年的戮力研發,中科院改進了導引段以及火箭藥柱,以達到射程40公里(冥河飛彈射程)的標準;而增長射程的自製雄蜂飛彈在外觀上比原版的天使飛彈略長,也重了18公斤左右。

彰顯制海戰力 雄蜂改名雄風

此次實彈操演,壓軸的亮點就是分別由陽字號驅逐艦發射有實戰經驗的以色列天使二型飛彈,和由我國自製海鷗級飛彈快艇發射中科院研製的雄蜂一型飛彈,兩枚飛彈均準確的命中目標,成為1980年代後我國的主要反艦武器。為彰顯戰力,國防部在1984年6月20日正式以命令發布將「雄蜂」改名為「雄風」,除了確保台海制海權外,對於日後發展性能更為優異的雄風二型、三型反艦飛彈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