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醫材大廠 挑戰與創新 單元3|口罩國家隊幕後故事|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彰化縣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逐漸趨緩,國內已經連續40多天沒有本土病例。相較其他國家,台灣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其中最重要的關鍵之一,就是全民一心培養戴口罩習慣,大幅阻絕了病毒傳播的機率。但您知道嗎?政府在1月底開始徵收全國口罩,當時產能並不充裕,在口罩國家隊還未組成之前,全靠國內產能較大的口罩廠,提供防疫口罩,其中、成立73年的醫材大廠「中衛」,就在首波徵收名單,而且第一天就交出比原訂多出近三倍的口罩。這個堅持台灣製造,守護國人健康的老品牌,如何洞濁先機,成功預判疫情、事先備料,為口罩國家隊爭取時間,幕後故事、帶您一起了解!

每天下午,郵局物流貨車準時報到!這裡是位於彰化的中國衛生材料生產中心,中衛的總廠,工廠人員分秒必爭,將封箱口罩逐一盤點交貨。

政府徵收量一片都不能少,不只工業局人員駐守監看,還有荷槍實彈員警坐鎮,中衛總經理張豐聯和營運長張德成,也全程緊盯,因為一片重量不到3克的醫療口罩,疫戰時期,堪比黃金珍貴。

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說:「以前SARS的時候,我們在大門口會有人開著車子,然後是現金在那邊等要貨,那因為這次我們因為被第一個我們被徵用,所以我們就是宣布,我們沒有做零購,一開始我是幾乎每天都來,因為那個時候,真的像打仗一樣,現在是我有空的時候,還是會來看一下」。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口罩需求量大增!早在政府統一徵收前,就出現搶購潮,73年歷史的中衛,破天荒除夕夜都在趕工。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其實早在12月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觀察到說,可能會有一些流感,類似流感的東西發生,所以我們在原物料,還有在我們的班,就已經做調整了」。

中衛生產線作業員龔詩婷說:「那時候其實就是一個,突然的使命感吧,就是平常我們做的事,突然有一個好像變成一個責任感,就一起加入,對所以就是大家就是,怎麼講二話不說啦」。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在過年的時候,我們也安排了,七天裡面有五天,我們都在加班,這個時候我們多做的,就是多做的,那他們也希望說可以,趁這個機會貢獻一點給社會」。

中衛口罩組組長劉平海說:「身為這國家隊的一分子,雖然說我們是比較趨居於後線,但是我覺得說,我們可以在背後默默地去,就是提供這些口罩,覺得這是一個,就是很好的事情」。

員工團結一心投入生產線,累積不少庫存,口罩徵收第一天,中衛繳出比原訂產量,多出近三倍的口罩,成為供應主力軍!為後續口罩國家隊組成,爭取更多時間。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就有辦法把之前準備好的庫存,全部都讓政府徵收,交了差不多210萬到220萬左右,小小的這片口罩,當你真的需要它的時候,你拿不到你也買不到,其實這個造成的一種恐慌,然後甚至社會的不安,其實是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才會多留這三成出來」。

中衛打下漂亮一仗的關鍵,就是張德成口中的三成,也是他的父親張豐聯,立下的「七三法則」,得以讓員工和原料全到位,快速調整產能!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七三法則其實這個定義,是因為在我們的產業,它不是只有淡季還有旺季,它也有這種突發的狀況,那七成是為了應付,我們平常的淡季和旺季,可是這三成就是,做好準備如果今天真的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用來,用這三成來增加我們的產能,可以增加我們的產出」。

記者陳璽鈞說:「為了防疫物資趕工,中衛一共有兩個廠區,11條線一天20小時全開,現在目前日產,大約95萬片口罩」。

防護衣下隱約看得到,全民國防四個字,頭上則是戴著藍帽,國軍派兵支援投入生產線,和工廠作業員齊心,為抗疫付出一己之力。

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說:「我覺得政府這次,處理得非常快速,而且非常地穩定,所以也沒有造成,像SARS那個時候,全民的那種恐慌,在SARS之前的幾年,我們就開始有在做口罩,但是那時候我們的產量很少,所以那個時候的感覺是有一點無力感,那個時候我們一天的產能,最高只到五六萬,那我們現在最高可以到上百萬」。

17年前的SARS,中衛產線不足無法發揮功能,如今產能提升20倍,已有足夠戰力參與這場戰役,而且不只口罩,目前全台醫療院所的酒精棉片,有7成都是中衛供應。

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說:「傳統的棉球跟酒精,這樣混合的方式,其實到最後這一桶酒精棉球不一定有效,這個我前後整整花了,將近10年,才讓整個酒精棉片,拋棄式的酒精棉片,在台灣被廣泛地使用,對我們來講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轉變跟轉型」。

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說:「這台機器在公司的資歷比我還久,我回公司大概40年,它快50年」。

為了符合客製化規格,才會使用的鎮廠之寶,在我們採訪的這一天,正巧罕見啟動,這是中衛創辦人張炎東,改良設計的碼布機,專門用來測量尺碼折疊布料,僅管老機器已有半世紀歷史,依舊運轉順利,如同中衛精神永續傳承。

中衛總經理張豐聯說:「承襲我父親,當時創立這家公司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台灣製造,而且你既然從事這個行業,這個就是一個社會的責任,(我也)隨時提醒德成要去,落實這個理念,而且要很實在很踏實地,把它執行下去」。

中衛以紗布起家,創辦人張炎東從日本引進醫療器材,堅持台灣製造,第二代張豐聯帶領公司邁向國際市場,而美國回來的第三代接班人張德成,肩負不同任務。

張豐聯中衛總經理VS.張德成中衛營運長說:「他回來我告訴他說,你回來如果是照我這種模式下去經營,那我想我們CSD我們中衛,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那你要回來,不管是從公司的產品,從公司的這個整個方向策略,我想需要去做一點改變,才能找出另一片天,他回來2011年到現在2020年,前後10年,我想我們應該沒有很大的衝突,10次以內吧,對呀,我就想一年一次差不多」。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我覺得這就讓你們,自己去思考去玩,你先不用管成本,你先提一個你覺得的建議售價,我從成本看,你從末端售價開始看」,放手讓員工大膽玩創意!

2011年當時27歲的張德成,放下美國室內設計師的工作返台接班,在父親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執行一連串,打破傳統框架的行銷策略。

張德成中衛營運長說:「,回來以後我發現我可以用很多,我在之前的經驗,把我設計的那些,學的東西運用在實際,商業這樣上面,其實是滿難得的機會」。

推出彩色口罩,拍攝形象廣告,不只與藝人謝金燕合作,甚至將MIT的口罩,帶進柏林時裝週,讓過往只在醫界聞名的老品牌煥然一新,越活越年輕,成為口罩中的潮牌。

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一般的醫療商品,都是比較呆板一點,我們覺得,其實當你要得到,好的保護的時候,你不一定要捨去了,一些時尚一些品質,彩色口罩就慢慢從,這方面開始誕生了,以前是可能真的需要口罩的時候,大家才會戴,現在大家可能就為了好看,他們也會戴,這就是一個把這整個商品,已經翻身了這樣」。

厚實的基礎上,有了揮灑的空間,張德成為口罩打造不一樣的舞台!而在突破創新的路上,這個超過一甲子的老品牌,仍不忘在地深、堅持台灣製造。疫情蔓延之時,讓國人看見,中小企業的實力與真情付出,關鍵時刻他們協助國家度過難關,為台灣守住一片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