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 搶救生存危機 |疫情下的貧童 |華視新聞雜誌

林季霏 採訪/撰稿 吳之銓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新冠病毒全球感染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000萬人,當各國封城隔離,採遠距教學時,有一群孩子不只是失學,更迫切的危機,是父母失業,沒有錢買食物,甚至沒有防疫措施,隨時都有被感染的風險。國際兒童組織的調查顯示,疫情前有5.86億個孩子,生活在貧困家庭,疫情後將增加9000萬,到1.17億兒童陷入貧窮,這些貧童的需求能被聽見嗎?我們取得了來自中亞吉爾吉斯、東南亞菲律賓以及非洲南部史瓦帝尼,當地社工第一線,傳回台灣的畫面,這些畫面不如專業,卻真實呈現弱勢家庭快要斷糧,孩子失學的困境,來看看台灣社工,如何透過跨國連線,進行一場搶救貧童的戰役!

封城期間所有家庭他們的經濟收入說:「等於是完全中止,小孩子要吃什麼,如果你不幫他,他面臨的就是生存的問題」。

跟著社工MONICA的腳步,來到菲律賓馬尼拉曼達盧永市的小學,兩旁的教室擠滿人,2020年6月1號,學校附近的ADDITION HILLS貧民社區發生一場大火,將近4000人無家可歸,學校被徵收成了臨時安置所,從家裡搶救出來的衣服用紙箱裝著,就倒在地上整理,很多人沒有戴口罩,沒有辦法維持社交距離,但是當時的菲律賓已經有2萬1800多人,因為COVID19新冠病毒引起肺炎,無形的生命威脅就在身邊,他們卻連自主防護都兼顧不了,因為擺在眼前更迫切的需求是,他們要吃飯要活下去,因為封城沒有公共運輸,社工MONICA每天騎車一小時,到ADDITION HILLS發送急難物資。

依米妲菲律賓馬尼拉當地小販說:「我很焦慮我們無法動彈,我的孩子們無法一起工作,除了待在家我們無法做任何事,這是每天唯一我們可以為了生存而做的事」。

依米妲在菜市場賣海鮮,這是一家七口唯一的收入,疫情發生後生意一落千丈,依米妲該怎麼辦呢,凱莉家扶中心菲律賓代表說:「就是都會很煩惱,我們每次在聯繫的時候,都會跟我們說,他們現在存糧剩下多少,他沒有錢,他就必須去借錢,他就會到處去借錢,確保說家裡是有得吃」。

凱莉是台灣社福單位的駐外代表,在封城前,她決定留下打這場戰役,他們拿到當地政府的通行許可證,開始分送物資,但疫情的可怕,不只威脅每個人的生命安全,長達兩個半月的封城,伴隨而來的失業失學,造成犯罪率自殺率攀升,逼得政府在無法全面準備好的情況下,宣佈10月5號開學,全部採遠距教學的模式。

鄭玉琪菲律賓家扶中心專員說:「一開始其實學校老師那邊是恐慌,大於面對要怎麼去布置,後續遠距教學的這些設備,過程中老師他們也會很焦慮說,很多孩子其實家裡並沒有這所謂的遠距教學的設備」。

GABRIEL菲律賓家扶中心社工說:「268個被扶助的孩子,他們需要平板」。

凱莉家扶中心菲律賓代表說:「很多人家裡就只有一台手機,也沒有什麼筆記型電腦或桌電,當然他會希望說我們提供筆電或平板,但這不太可能,因為我們一千多個戶童,評估之下,還是以輔助教材,幫忙他們印輔助教材為主」。

教學物資從馬尼拉,搭飛機兩小時,轉送到南端的錫亞高島,這裡有300多個孩子,已經失學三個月,老師來到村莊孩子的家裡,一張擺了碗盤的桌子是他們寫功課的地方,四周土牆沒有任何家飾品,孩子第一次看到平板,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

鄭玉琪菲律賓家扶中心專員說:「孩子的數量大過平板的數量,所以就是早上這個孩子用,用完之後換下午這個孩子使用」。

孩子們拿到學校印製的教材後,開始蹲在地上學拼字,儘管教室是用竹子木頭,簡單搭起的住家,在他們的筆下,這個世界又有了色彩,他們將學校印的教材貼在家裡牆壁上,簡陋的屋子,突然之間變得活潑有朝氣。

林秉賢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說:「我們如果在台灣有一個孩子,他一個月沒有去上課,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這群小孩在這一兩年的時間,可能就會落後他這輩子很難跟得上的進度」。

根據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的研究,貧窮的區域,有80%的貧童到小學畢業時,都無法閱讀和理解一個簡單的故事,而疫情造成父母失業,及遠距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會導致700萬到970萬兒童失學,甚至再也無法返校就學。

林季霏記者說:「手機、電腦在台灣可以說是很常見的3C產品,但對菲律賓的貧困家庭來說,卻不一定有這樣的設備,現在孩子要開學了,而且是用遠距的方式來教學,該怎麼呢,來看看菲律賓的開學實況,這場由台灣和菲律賓的跨國視訊會議 ,其實就是為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從視訊上的觀察,高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協助下,多數可以在家使用遠距教學,但免不了卻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可能上課到一半會變成這樣),連線訊號不穩定影響學習之外,離島錫亞高島的孩子沒辦法用視訊,他們的開學是這樣的,孩子們站在自家門口,聽著村莊裡的廣播唱國歌,上體育課,整個村莊變成學校,透過廣播告訴孩子要上什麼課,穿插著媽媽們走來走去工作,孩子就在自家輪流用平板看教學。

林秉賢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說:「在這段期間,他的機會被剝奪得更高,他的父母會在這個社會中首先失去工作,他們並沒有太多機會去尋求協助,我們扮演代替他們發出聲音,注意到有一群人他需要被保障他們生存的權利」。

即使國境封鎖,各地社工透過網路,將當地訊息傳回台灣社福機構,這裡的每一個人,背後都代表一個國家的貧童聲音,劉金蕙蒙古家扶中心專員說:「蒙古經濟有點停擺,主要收入者已經沒有工作」。

黃雅歌越南家扶中心專員說:「我們最近河內採買了一千份的物資」。

他們收到越南蒙古柬埔寨,還有來自非洲的求助,位在非洲南部的史瓦帝尼,缺水加上衛生知識不足,疫情很快地,在窮人聚落蔓延,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說:「他們很多人甚至於怎麼戴口罩都不知道,因為以前從來沒有過,那他們平常都沒飯吃了,更不知道為什麼要戴口罩,所以我們在那邊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做衛教」,教當地人怎麼用布做口罩,幫他們設簡易的洗手站,還用流行歌改編成洗手歌,一個傳一個,林秉賢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主任說:「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強化這些國家它的社區的衛生所,跟我們的聯繫,重新分配(物資)給這些衛生所,讓他們去照顧這些比較弱勢的家庭」。

視訊會議的另一端,是位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曾經是蘇聯體制下,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地社工傳來的消息並不樂觀,賴斯鐸吉爾吉斯家扶中心代表說:「我們在提供物資的時候,你可以其實感受到整個社會有一種肅殺之氣,在這過程中有被警察攔下來,把唯一的橋樑,他們就用石塊,可以用的東西就把它設路障,所以外面的出不去,裡面的人也進不來」。

我們就是繞過旁邊的小河開著我們的貨車說:「穿過小河進到村子裡面去,協助發放這些物資」,進到封鎖的村莊,走了好幾分鐘,好不容易才遇到一個小孩,他沒有辦法上學,跟著爸媽天天躲在家裡,夏季是他們外出賺錢的時機,卻因為疫情被封鎖了,眼看冬季就要來臨,賴斯鐸吉爾吉斯家扶中心代表說:「冬天下雪零下二十幾度是沒有辦法外出工作,所以他們通常會在夏天的時候,很拚命地工作,為了要能夠存錢起來,要度過這個寒冬,但是疫情來之後受到衝擊就是沒有工作機會,所以我們自己在評估,這樣的需求經濟的需求,或生活上的需求,可能會延續到明年的春天」。

賴斯鐸在吉爾吉斯待了八年,他曾看到在冬天,有人翻找垃圾桶的東西吃,孩子蹲在地上撿可以用的東西,今年的經濟情況比往年更加嚴峻,被封鎖的村莊該怎麼度過寒冬。

賴斯鐸吉爾吉斯家扶中心代表說:「別人常常都會問說你什麼時候可以回去,我就說只要可以回去我就盡快回去,他們都說可是很危險耶,你敢飛嗎,我說我會,我會回去」。

就在我們訪問完一個星期,賴斯鐸和李主臨搭機回到吉爾吉斯,賴斯鐸吉爾吉斯家扶中心代表說:「我終於回到吉爾吉斯了,為什麼我還帶著口罩帽子和眼鏡,是因為現在我們正要去防疫旅館隔離14天,然後14天後就可以正常地到辦公室工作了」,他們離鄉背井回到封鎖的國度,問他們害怕嗎當然會,但是想讓貧童的需求被聽見,是他們的使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