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居住困境 蝸居.租屋黑市難解

蔡婷育 徐弋桓 張容輔 宋佾璋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今年十月底,南港市中心有惡房東佔用市有地,把貨櫃屋隔成1到3坪的狹小隔間出租給弱勢族群。採訪小組獨家追蹤到,這群原本就住在裡面的「蝸居族」,他們的下一個落腳處,一樣住在違法建案,生活條件甚至更糟。其實在台灣,社會底層的居住正義,依然深陷窘境,雖然政府持續推動社會住宅等政策,但依然有許多難解的課題,帶您來看今天的真相急先鋒。

弱勢居住正義何在,直擊蝸居租屋黑市,蝸居族游先生:「這種環境你想啦,沒生病也會住到生病。」蝸居族趙先生:「不要想租房子啦,我們想都不敢想。」蝸居族游先生:「有鞋穿沒有人願意脫鞋啦真的,沒有人願意赤腳啦對不對。」斑駁的貨櫃屋旁,空酒瓶散落一地,流動廁所,不時傳來難聞的腐蝕味,您大概很難想像,寸土寸金的南港車站旁,這處隱身在洗車場的貨櫃屋,不久之前,還是20幾個人的家。

記者蔡婷育:「記者現在所在的這個貨櫃屋,大小大約是兩坪,那過去的房客,每個月是要繳納5千元的房租,根據住戶的說法,過去這裡被隔成了45個房間,租金從3千元到5千元不等,估計這名房東非法佔用市有地,過去七年來,收取了504萬元的非法租金,貨櫃屋裡悶熱難耐,屋頂懸掛著平安符,房客的一絲希望寄託於鬼神,空氣中瀰漫著酸臭,久久無法散開,人鼠共居的寫照,在這裡見怪不怪。」

蝸居族趙先生:「五分鐘就老鼠咚咚咚跑過去,再五分鐘你就聽到老鼠在外面打架,吱吱吱在搶東西,你一個吃的東西放在地上,你房間門關起來,不用兩分鐘老鼠就跑出來了。」房東違法租賃遭到檢舉,裡面的房客被迫搬遷,但下個落腳處該去哪裡?採訪小組循線追蹤,找到其中一個房客趙先生,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前往他的新住所,觸目所及,同樣令人震撼。

蝸居族趙先生:「一間兩間三間四間,五間六間七間八間,都是這樣子。」光是一層樓就被隔成十個小房間,4號房是趙先生現在的家,但一開門就寸步難行,家當無處擺全往床上囤,1.5坪的狹小空間,這是另一個令人鼻酸的蝸居現場,蝸居族趙先生:「一間4500那是空房間,你要看電視再加500,裝冷氣你又要再加1000,那就不只4、5000,你一間7000,隔成十間就7萬了,而且他樓上還有租給人。」多數台灣房東,都沒有如實申報出租,因為只要登記為自用宅,就能省下大筆所得稅,加上政府目前針對違法出租,根本沒有查緝機制,只能依靠鄰里檢舉再驅逐房客,被動回應的下場,弱勢族群的居住正義,也蕩然無存。

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租屋市場整個黑市的狀況,就是房東不願意曝光報稅,讓人知道說我有租房子這件事情,還是大多數,所以房東拒絕房客申請租金補貼,還是太多。」弱勢租屋補助,目前主要透過兩大面向,在包租代管方面,政府透過補貼業者,來壓低租金減輕房客負擔,目前台灣約有1萬間,民間業者釋出的空屋,成功出租給弱勢族群,另外在社會住宅方面,則是釋出30%的屋源,大約5000間提供弱勢族群申請,雖然福利措施看似逐步落實,但還是供不應求。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30%的那個比例下來,其實這群弱勢者,他們只能彼此互相競爭耶,就是看誰更弱,我才能夠擁有,我才能夠租得到社會住宅。」崔媽媽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住宅政策真的是要必須好好地,全盤地去規劃,看起來我們的方向都有在做,可是就是蘿蔔和棍棒嘛,那個棍棒那裡還沒有拿出來,要讓弱勢住得起,首先要從可以負擔的租金做起,以美國舉例,無收入的民眾只需繳納50美金,相當1500元台幣,就能終生入住社會住宅,但反觀台灣弱勢族群,只能以市場房價的7折,入住社會住宅,動輒還是要6、7000塊,租期最長也只有12年。」台灣的租屋補貼政策立意雖好,但若沒有嚴格落實,弱勢族群的居住正義,依然只是無聲吶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