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賢 宋佾璋 羅大偉 專題報導 / 台北市
近年有一種山區狩獵陷阱相當風行,叫作山豬吊,它能夠套住野生動物的腳,動物越掙扎就勒得越緊,如果長時間沒有解開,不只阻斷血液循環,更會把皮肉磨破傷可見骨。而它雖然叫山豬吊,但事實上只要是陷阱,都是無差別狩獵,過去包括石虎甚至台灣黑熊,誤中陷阱的事件都時有耳聞,專家就擔心再不管制,一起又一起的保育動物悲歌,只會不斷上演。
山豬吊顧名思義是狩獵山豬的陷阱,但獵具不長眼,就算是台灣黑熊石虎踩到陷阱也得遭殃,搜救員周聰吉說:「無差別狩獵,其實山豬吊是,滿殘忍的一種補獸用具,他可能一個禮拜才去一次,去看一次他的陷阱,昨天剛去看它,一個禮拜後去,那個動物早就死在那裡了。」
新聞資料說:「這隻黑熊已經受困3天以上,還不是第一次受傷,之前就被夾到斷掌,同個地方現在又有新傷口,腐爛生蛆。」,搜救員周聰吉說:「它是省時省工,架設了以後可能三個月五個月後還有作用,這個是無差別獵殺,它總有一天等到你。」
我們訪問到山林搜救專家周聰吉,帶我們了解什麼是山豬吊,主要材料鋼索鐵絲八字扣,從五金行就能買到,價格300塊,15分鐘就能設置完成。山豬吊主要結構分為三個,一埋洞的套索陷阱以及勾起套索的彈力裝置,還有防止掙脫的固定繩。有多危險,我們試一試就知道,實際測試上鉤後用力拉扯,綁上繩結的套索,不但難以掙脫,而且越綁越緊,短短幾分鐘尼龍繩已經陷入皮膚,拆開一看太緊了。搜救員周聰吉說:「傷痕這樣子啦,它已經脫皮還黑青了,烙下深紅勒痕,除了疼痛,更阻斷血液運行。」,搜救員周聰吉說:「這個繩子切到肉裡面了,越掙扎傷口越來越大,動物就是一直扯,牠會這邊沒斷然後下面,就是越拉越拉下面..,這個已經滲到皮膚下面,然後在骨頭上面,然後把整個皮扒掉。」
而誤中陷阱的動物,有時候一綁就是一個禮拜,即使發現了也是非死即殘,搜救員周聰吉說:「都已經長蟲了啊,(是說可能是台灣黑熊真的採到),對啊就已經死在那裡,早就已經什麼都沒了啊。」,為了防止保育動物被誤傷,農委會今年初根據動保法公布了「禁止使用金屬材質,之套索陷阱狩獵」,但其實山豬吊,用木頭跟藤蔓編索同樣能製作。從材質著手規範,不但難以禁絕,還無法顧及農民權益。
新聞資料說:「香蕉園內七八棵香蕉樹被攔腰折斷,果農一早巡視香蕉園,看到這樣的景象,讓他心驚膽顫,當然怕啊,如果真的是熊,我就被牠咬走了。」,一年收成被野生動物全數搗毀,其實根據野保法,農民有保護農作需求就能合法狩獵,專家認為,全面禁用山豬吊只會讓陷阱製作地下化。搜救員周聰吉說:「山豬吊禁也不對,不禁也不對,他(農民)一年只收,那麼一次的收成,被山豬給毀了,被野生動物毀了,那誰來處理這些事情。」,台灣狩獵協會發言人郭厚志說:「其實這些獵具確實,如果說它沒有透過,比較先進的設計,或者是過濾物種的設計的話,它確實對野生動物的保育,產生一定的危害。」
就會套住,踩踏陷阱鋼索馬上夾了上來,同樣是山豬吊,這個卻很不一樣,它沒有辦法踏進,這個有效殺傷圈的範圍,就可以避免套到熊,將陷阱的口徑縮到比熊掌還小,這是目前林務局在著手開發的新型精準獵具,目的是希望供給農民獵人使用,又不傷及保育類動物。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羅尤娟說:「在這些精準式的獵具上面,我們會去烙印一些序號,他就要去縣政府那邊,去登記說這個序號,就是我某某某設置的,設置在哪裡這樣子。」
山豬吊的使用爭議,近年討論越來越激烈,專家認為除了改良陷阱還要搭配實名制,提供合法的獵具使用規範,才能有效控制狩獵行為。但山區那麼廣,要確實稽查管理,難度可能比山更高,加強野生保育意識,讓自律形成風氣,恐怕才是解決之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