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疫情風暴 關鍵在疫苗|疫苗打了嗎|華視新聞雜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感染,而現在防疫的重點、除了快速圍堵病毒傳播,施打疫苗也是一項重要關鍵,但目前,台灣疫苗接種覆率相當低,每百人接種率只有0.4%,在全球排名敬陪末座,情況令人擔憂!而現在也要關注,當民眾開始搶打疫苗,國內疫苗的數量根本不夠,該如何透過其他管道輸入疫苗,國產疫苗的研發、速度跟得上嗎?繼續是我們的追蹤報導。

距離下午門診開始,還有半小時,台北市新光醫院注射室外,湧現大批人潮,心急等候,陳沿佐記者說:「疫情出現變化,台灣又再度出現社區感染,醫院又開始湧現,想要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潮,新光醫院表示,截至五月底,所有預約接種的名額,都已經通通額滿,每天預約人數上看120人,與過去相比足足增加了兩倍」。

相隔15公里外,位於新北市板橋的亞東醫院,等候民眾,擠滿疫苗門診外等候區,醫院緊急加開門診,還是無法消化超量需求,劉先生(2021.5.12)民眾說:「我太太他有點反對,但是昨天那個疫情散開嚇到了,家裡老老少少都是很擔心,這個不定時炸彈也不曉得是誰(感染)」,林先生(2021.5.12)民眾說:「因為疫情的嚴重,所以對自己的身體來保護,也保護家人保護社區」。

社區裡,還有沒有其他確診者?誰是潛在感染源?恐怕都是未知數,桃園、台北、新北、基隆及宜蘭等縣市,快速被本土病例攻陷,這波凶猛疫情來襲,激發民眾的恐慌心理,各大醫院相繼爆發疫苗接種潮,林先生(2021.5.12)民眾說:「本來就有預計啊,只是說本來要等別的疫苗,那個輝瑞啊什麼啊,後來我看看最近好像比較緊張一點,就先來這邊掛」。

廖俊星(2021.5.12)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說:「本來只有早上,後來現在早上下午都開(診),那我們預定就是,如果需求有再增加的話,這裡就是兩位醫師,一次開兩線在這裡施打,自費已經滿到六月去了」。

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威脅全球台灣防疫作戰挺過五百個日子,但最恐懼的一場噩夢,2021年5月無預警上演,病毒衝破社區防線,逼近你我身邊,蠢蠢欲動,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我們從3月22號,台灣地區開始接種疫苗以來,事實上打氣都非常的弱,包含前幾類的醫事人員,跟機組人員,事實上打的情況並不是那麼踴躍」,呂依庭新光醫院門診護理長說:「因為昨天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我們院方也有加強宣導,鼓勵員工跟員工的家屬,同住家屬可以來注射,所以今天預約的人數就非常的踴躍」。

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所以我們在過去,事實上一天打疫苗的人數,公費是不到20位的,但是自從上週的疫情再起之後,本週到下個禮拜之間,幾乎每天六十位施打疫苗的員額,都已經被預約全滿了」,2021年3月22日,國內首波AZ疫苗開打,衛福部長陳時中,捲起衣袖帶頭接種,但世界各國、注射疫苗引發副作用事件頻傳,也讓民眾猶豫卻步,遲遲不買單。

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再掀血栓風波說:「丹麥政府,14號宣布」。

布勞斯特倫丹麥衛生局長說:「我們決定不在丹麥,使用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民眾(2021.5.6)說:「現在疫苗,有些說接種了,有些反而不好,我不太敢打」。

各國搶打疫苗,希望肆虐已久的疫情風暴,就此止步,但曾身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卻在疫苗接種覆蓋率表現上,敬陪末座,留校察看,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事實上來講,全世界目前的,現在每百人的疫苗接種,已經來到16.5人,可是我們台灣目前的接種,只有0.4%,100個人連1個人都還沒打到疫苗,這個數字相較全世界的數字來看的話,其實表現是不理想的」。

陳秀熙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說:「為甚麼大家不打疫苗,因為台灣的個案就很少啊,我現在打了疫苗,對我來講我有什麼好處,第二個因素,我相信媒體跟我都一樣,我們在電視上看,多少AZ疫苗的副作用」。

實際比較各國每百人接種率,美國77.7%,英國79.4%,鄰近亞洲國家,中國22.5%,新加坡37.8%,台灣只有區區0.4%,眼見歐美疫情逐漸趨緩,台灣腳步卻嚴重落後,英國目前已有將近7成的成年人說:「大約三千五百萬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9號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8天,只有2例死亡病例,疫情逐漸趨緩」。

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怎麼去最快的速度取得疫苗,取得疫苗以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去施打,去提高整個台灣地區疫苗的覆蓋率,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整個國家國安的議題」。

陳秀熙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說:「那麼最後一個誘因,當歐美的大門打開之後,需要疫苗護照的時候,台灣的民眾,我認為他一定會去打」。

陳沿佐記者說:「根據疾管署表示,5月11號國內疫苗接種人數,已經來到11018人,創下新高,也遠遠超過指揮中心所設定,每日接種人數要有八千人的目標,目前國內總接種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學者也表示,國內民眾搶著接種,對防疫來說是件好事,但現在卻得擔心另一個問題」。

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我們疫苗,不是說今天打明天就有效,所以應該是說,可以施打的人,應該早一點去施打,當然現在亡羊補牢,能夠盡快施打,我想就是說12天之後,也慢慢會產生保護的效果」。

聲音來源蘇益仁前疾管局局長說:「因為我們現在,目前只有30幾萬劑而已嘛,量很少,現在疫情來了大家搶著打,那搶著打,又變成少量的疫苗就又不夠,所以這個地方很尷尬的一個情形啦」。

依照國內目前施打速度,現有的31萬劑AZ疫苗,最快6月底前就會打完,指揮中心另外採購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1000萬劑AZ疫苗,何時才會順利到貨,仍充滿變數,國產疫苗,是否能在防疫關鍵時刻,救援上場?

謝思民(2021.5.12)高端疫苗人體試驗總計畫主持人說:「食藥署會在六月底以前,完成緊急授權的審查,看是否通過,如果通過的話,七月初就可以開始供貨,量產是現在就已經開始量產了」。

聲音來源彭文君(2021.5.12)聯亞藥業營運長說:「一個批次的,兩千公升的生物反應池生產,大概可以產生一千多萬劑,所以對於供應國內的EUA(緊急授權),政府的採購一家廠商,大概是五百萬劑而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疫苗研發拚進度,台灣包含高端及聯亞,兩家疫苗研發廠商,預計最快7月可緊急獲得授權使用,但新冠病毒在全球,已經出現英國、南非、巴西及印度等變異株,狡猾的病毒,一變再變,疫苗防護力追得上嗎?

聲音來源蘇益仁前疾管局局長說:「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印度珠南非珠,這些的變種病毒,對一些疫苗的保護力有下降,甚至對印度株,下降只剩下到10、20%」,周百謙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胸腔內科主任說:「在抗體不能夠產生足夠的量,呼吸道又不夠保護,加上病毒它所產生的逃逸的效應,都會使得我們的疫苗會失效」。

過去台灣疫情穩定,也讓民眾掉以輕心,明明有疫苗,卻不肯接種,當疫情再起,難以阻擋隱形傳播鏈,也釀成新一波的防疫危機,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我們對抗COVID19的過程之中,最後還是只能靠最終解方,一就是打疫苗,第二個就是抗病毒藥物,那抗病毒藥物還沒有出來之前,施打疫苗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藥局店員忙著將裝在紙箱裡的酒精上架補貨說:「因為本土疫情升溫,中部地區,再度掀起搶購防疫物資的熱潮」,藥局防疫物資專區,幾乎被搶購一空,空蕩蕩的貨架,反映民眾不安情緒,民眾(2021.5.12)說:「想說最近可能會比較需要用到口罩,每一波(疫情)大概稍微覺得,有一點狀況的時候,我們都會再多買一點」。

林儷芳(2021.5.12)藥局中區經理說:「消費者還是會擔心,想說有備無患,可是我們還是希望說,大家都買得到,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買得到,所以我們現場的貨量都足夠,不用擔心」。

口罩,酒精,乾洗手,全成了熱賣商品,防疫視同作戰,支援前線最重要的後勤補給,準備好了嗎?

陳時中(2021.5.1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說:「在醫療口罩,我們有6億8千萬片,那每一天最高的產能,可以產到4千萬片每天,所以這個供應量絕對不會有問題,當然可以先準備起來」。

指揮中心公布數據,外科口罩庫存量1億7510萬片,N95口罩497萬片,醫療口罩6億8132萬片,防護面罩24萬個,呼吸器9997台,3000張病床,包含酒精、防護衣,國內皆有原料可自行生產,備妥充沛防疫物資,安定人心,陳時中(2021.5.1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說:「這些都能夠讓我們的,不管是醫療院所,或是一般民眾,再做相關的自我保護,量能都是夠的,那大家也可以視需要的,那來準備那來用,但是不用去搶購」。

抗疫戰線無限期延長,各縣市也如臨大敵,面對台灣前所未見的社區傳播疫情,過去的「超前布署」,螺絲是否持續栓緊?洪子仁新光醫院副院長說:「事實上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三到五月之間,已經有歷經一波的疫情,所以包含在我們醫院裡面的檢疫病房,其實都已經隨時可以啟動,包含我們檢疫的量能,必要時24小時的運作,也可以提高檢疫的能量」。

陳秀熙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說:「封城的部屬的演習,我認為是有必要,因為那是讓大家的防疫知識,防疫文明防疫道德的提升,其實這些東西,是為了提升大家能夠了解這些COVID19,他所帶來你的這樣的一個威脅」。

抱著筆電,召開視訊會議,隨著本土病例增加,國內一家人力銀行,隨即啟動分流上班,維持公司戰力,鍾文雄人力銀行資深副總說:「我們剛好同時會啟動上下樓層的挪移,所以影響的人數至少有一半,大概300多個人喔,我們大概會比政府的腳步,稍微再走得比較前面一點,舉例來講比如說,部長如果宣布是三級,大概是我們是全員居家上班」。

會議室大門口,貼著斗大告示,除了務必戴口罩,也得採取梅花座,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員工餐廳停止供餐,椅子全部撤離,防疫全面升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衝擊民眾生活,打亂你我的步調,面對這場世紀之疫,沒有人是局外人,即便處處艱難,也不能輕忽放棄,守護台灣,撐住防線,得靠全民堅持到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