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疫情期間,社區老人共餐服務也暫時停辦,但弱勢長輩用餐該怎麼辦?台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將原本的共餐改為供餐,工作團隊和志工每天送出將近180份便當;另外,由民間團體發起,從食物銀行發放給低收入戶的物資,也從原本的按點數領取,改成發送「防疫物資包」一次性發給,避免領餐的長輩群聚。該怎麼規劃?來看我們的報導。
進入園區第一關量體溫、實名制,他們都是要到位於南機場的樂活園地幫忙的志工,南機場居民說:「自己來拿便當,獨居老人行動不方便的,才送過去給他們。」原本中午的長輩共餐,全部改為供餐,從餐桌到廚房全部高規格防疫,打包完畢很快就能發送出去,工作人員VS.社區長輩說:「阿嬤不要亂跑喔,沒有啦我不會亂跑啦,離開一點點不要靠那麼近。」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說:「我覺得我的服務要繼續做,除了拿便當以外下午就不要出門,管控所有的接觸人數愈少愈好。」
民間團體發起的食物銀行,從疫情進入三級後展開募資,不到三天就達標1500份防疫物資包,食物銀行專員卓韋辰說:「這都是餅乾啊或者是一些即食的,預計一個月內他們可以使用完畢。」原本扣點數分批領取,現在改採一次發給,食物銀行專員卓韋辰說:「其實相對的可以減少掉很多接觸的機會。」領取物資民眾說:「這樣降低風險,我們也會怕啊,他們怕我們也怕。」關懷不打烊,無論如何都得落實防疫,解決吃的問題減少出門,大家先撐過這波疫情再說。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