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變海岸線 能源的代價|海岸的變調(上)|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1984年歷時六年,中油公司在高雄永安,興建台灣第一座天然氣接收站,1990年正式啟用。學者調查指出,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填海造陸,這樣的大型港埠設施,造成沙源難以回流,也加速了海岸侵蝕。而居民則認為,當地的海岸地形和漁場資源已經改變,漁獲大量減少,他們只能轉而投入養殖漁業。華視採訪團隊走訪茄萣、永安、和彌陀沿海區域,帶您深入追蹤30年來海岸變了嗎?

跟著高雄永安區新港里里長何應成往海邊的方向走,故鄉的沙灘,成了兒時記憶中的停格畫面。高雄永安區新港里里長何應成說:「那個就是LNG船載天然氣的,上面那個白色半圓形的就是儲槽,以前沒有漁港,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時漁船都停在外海。」何應成印象中的沙灘,隨著海岸逐年侵蝕。

1984年中油在永安區興建全台第一座天然氣接收站,LNG液化天然氣廠在1990年正式完工啟用,這個地區的居民生活,從此影響至鉅。何應成說:「印象中那時候就是抗爭,整個村子都不讓他們蓋。」新聞片段(1987.1.24)說:「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人工島,村民多次以擋路事件,阻止中油施工人員進入。」新聞片段(1987.1.24)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說:「永安廠一開始在興建的時候,應該是溝通沒做得很好,當時來不及去開闢專用的施工道路,所以經過既有的道路,造成一大堆民怨。」

何應成說:「民房龜裂有的沒的,本來是很平靜的小漁村,他們進來做了兩個大工程(中油永安廠台電興達電廠),一定是紛爭不斷的。你現在看到都是中油的,70多公頃他們在外海抽沙,抽起那麼多沙,怎麼可能我們這邊沙不影響,沙灘一定會補過去的,海岸線退縮得很嚴重。」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以永安天然氣廠的重要性是,它挑起整個台灣海岸線,假如以天然氣的船,LNG船最好的港口,或是最好的天氣,選址挑永安,西南風跟東北季風,它影響最小的。」

記者李婉婷說:「這裡是高雄永安區,新港里的海邊。在1980年代之前,這裡大約還有一、兩百公尺左右的海灘,但是當地居民表示,從中油永安廠建置完成之後,這邊的海岸地形,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何應成說:「在這邊蓋,整個漁場生態就改變了,有一部分的人,就慢慢轉為養殖,我們以前有很多鱸魚苗。」

永安區居民邱太太說:「以前什麼都有,蟳苗、鱸魚、苗鰻、魚苗什麼都有,現在都沒有了。」記者李婉婷說:「沿著新港里海岸繼續往北走,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消波塊做成的離岸堤,但比較幸運的是,這邊有一處海灘,這裡也是知名的網紅打卡景點,叫做鑽石沙灣。」何應成說:「第二防波堤,中油都說那個是事業堤防,因為壞掉都他們在維護。」

故鄉的海岸邊,是中油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再往北遠眺則是台電興達廠,棧橋式卸煤碼頭。何應成說:「我們曾經也試著跟台電說,你電廠自己蓋儲槽,就不會有輸送管線,對我們地方,我們威脅感不會那麼大。住在這邊實在很無奈,國營事業林立,嫌惡設施都在我們里內,既然已經30年既成事實了,你也要看看,未來可以給新港里或是永安區有一個遠景,我們來了會讓你們更好,不是只有你們好。大家有電可以用,我們住在這裡的情何以堪。」

成大水利海洋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員郭晉安說:「還沒有工業區開發的時候,大概有50到100公尺的沙灘,海岸線大概每年呈,2.5公尺的後退速度退縮。」記者李婉婷說:「海岸侵蝕是自然現象,但學者長期在彌陀海堤這個區域,做海岸消長的研究發現,LNG廠的設置的確會造成,沙源無法順利回流。」郭晉安說:「在夏季往北傳送的沙子,會蓄積在南防波堤這邊,外廓防波堤形成的遮蔽區,水流的動力減低,往南回帶的漂沙源力量就會減少,加速沙灘流失。」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任何阻港都會對海岸線有一定的改變,所以一定會有的就是突堤效應產生。」鄭明修說:「現在看過消波塊文化裡面,我們都學日本。伊豆半島很多地方,丟了滿多消波塊。各種消波的功能是一定有,一些根本沒有人的地方,你還在丟消波塊。」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說:「事實上早在1904年,就發生了北侵蝕的現象,歸咎於永安的建港,這一段的海岸線大概是21公里多。這裡頭其實不只永安這個港口,事實上還有其他的港口。」

無論如何,若持續以工程思維、保安心態做海岸整體規畫,大自然最終將失去本質,未來恐怕會完全走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