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VS.發電 台灣下一步?|珍愛藻礁公投(下)|華視新聞雜誌

陳沿佐 採訪/撰稿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政府推動非核家園,規畫能源轉型目標,2050年將實踐淨零碳排,全面使用綠能。在此之前,天然氣是最重要橋接能源,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更必須提升至50%。經濟部強調,若三接無法如期興建,北部供電將產生巨大缺口。但反過來思考,難道三接一定要緊鄰藻礁開發?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呢?能源與環境的拉鋸戰,繼續探討。

面對民意如浪潮般襲來,2021年5月經濟部火速調整計畫,推出三接再外推方案,增加150億工程預算,將工業港外推455公尺,最遠離岸1.2公里。港區不填地、不浚挖向公投方釋出善意,但環團仍質疑,興建三接藻礁無法倖存。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說:「開發單位跑來我家,跟我講說,你們家前後要開馬路了。但是請放心,我們不會拆你家,結果第二天醒過來,我變成住在安全島上面了。這個狀況就跟現在三接,這不是一模一樣嗎?」

中油代理董事長李順欽說:「我認為最有效的,就是實質到海底去做鑽探,中油公司已經做了103個孔位,清清楚楚水深18米,就沒有所謂的礁石。」林惠真說:「哪有這麼巧,它要做海堤的地方,就沒有礁體,我覺得那個真的是巧奪天工。」李順欽說:「我的棧橋設計,是用大跨距鏤空式,就是要維持海流洋流,自然的來來往往。我還是請成大的水工所模擬它的流速,比還沒有建港之前來得高。」林惠真說:「好像是全國正在做一個實驗,測試跑出來的,100個模擬的結果,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那個,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傷心的事情。」

桃園大潭海域,冬季海風強勁,也讓天然氣運輸與接收存在風險,保育人士質疑選址適當嗎?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說:「民國83年中油董事長張子源,直接就說這個地方海象不佳,潮差過大,天然氣卸收安全日數不足。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判斷,這裡本來就不是很好的,天然氣接收站的站址。」

環團另提替代方案,希望中油利用台北港現有港區,避免興建三接釀成生態浩劫。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全世界沒有人,為了一個LNG廠,專門在填海造陸。應該是利用現有,有辦法的港口建造接收站,天然氣就接管就好了啊。李順欽說:「公投方常常說台北港台北港,如果是你要再找一塊新的,來圍堤建港,我跟大家報告至少要11年。我必須趕得上,要供應大潭89號機組的時程,我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替代方案。」

2009年7月正式商轉的台中天然氣接收站,為目前大潭電廠發電的唯一氣源,廠區內共有6座儲槽,每座儲量為16萬公秉。天然氣經由總長135公里的海底管線,送到通霄,再輾轉運抵大潭。利用現有接收站,擴增儲量另設管線,是否能夠成為解方?李順欽說:「台中現在送給1到7號組,就已經到了上限,我要再增加,其實有它的困難。台中廠的氣,供給8、9號機組,那麼原來的1到7號機組,就有一些要停下來不能用,因為總量就在這裡。」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說:「不但是有新的瓦斯爐,有大潭的7、8、9號機。新的瓦斯,一、二接的擴建,還有五接儲槽的興建,還有新的瓦斯管,明年年底就會完成。能源大家都非常關心,政府要把完整的資訊告訴老百姓,你明明有做這些準備,你要讓人民知道,你不可以跟人家說沒有。」

我們運轉中的電廠6部機,現在大概1個小時可以發450萬度的電。大型鍋爐熱氣蒸騰,高聳煙囪直衝天際,究竟為什麼政府非要三接不可?採訪小組繼續前往桃園大潭電廠,尋找解答。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大潭電廠是我們北部很重要的電源,每一年大概可以產生280億度的電,對我們的電網是非常重要的電力來源。」

電力為你我生活帶來便利,但燃煤燃油等發電機組,卻被視為空汙元兇,近年政府為了改善空汙,燃氣發電比例,從2012年的30.3%,到了2020年,成長三成來到40.8%。伴隨國內用電需求趨增,大潭電廠幾乎全年滿載運轉。記者陳沿佐說:「為了在2024年全面上線,目前大潭電廠,8號機組跟9號機組,包含廠房的建設跟機組組裝,都正在緊鑼密鼓趕工當中。這兩台新機組,在未來的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當中,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大潭電廠,不僅為全台最大燃氣電廠,更是亞洲第一。每年發電量約280億度,台電統計2020年,全國電力消費量共2711億度。換算下來,全台平均10度電就有1度,出自於大潭電廠,發電量如此龐大,為何電還是不夠?張廷抒說:「北部的用電我們大概算了一下,是需要整個系統的40.5%,但是發電量只有34.6%。大潭的8號機跟9號機,這兩部機組如果如期上線,每一年可提供137億度的電,這個對北部民生工業用電,都是非常非常很重要的。」

為了平衡區域供電,也讓生態與開發陷入激烈拉扯。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替代方案我們盡量做調度,但要一下子喪失這麼多的天然氣供應,它會影響到台灣,減煤減碳減空汙的期程。」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說:「天然氣這種化石能源,可能會逐漸被淘汰的時候,你在投資上應該要盡量避免,去對生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因為生態一旦破壞了,其實很難真的回復到原本的樣子。」

回顧近20年生態史,藻礁曾多次深陷危機。新聞片段(2008.8.25)說:「2007年開始,中油因為埋設天然氣管線,開挖藻礁,導致生態遭受破壞。」新聞片段(2012.5.14)說:「藍色的海水被染成深黑色,海岸線有著千年歷史珍貴資產的藻礁,近年來不斷受到破壞。」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我們非常對不起藻礁,藻礁的生態價值,是長期被忽略了。我們學生態的人做生態的人,對它對不起,因為我們以前沒有,好好去認識它。」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育,究竟該如何抉擇?前環保署長詹順貴說:「藻礁生態保育的部分,有中南部期待的趕快改善空汙,非常珍貴非常重要的環保價值,綜整去兼顧的結果,我們當然覺得,現在這外推方案,其實是應該是最理想的。」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說:「要能源轉型,就是為了環境不行了,環境已經被我們搞到這樣子了,保護環境是我們的目的。如果這個想清楚了,你就不會再拿天然氣,來說這是我們要能源轉型。我們是要把已經在加護病房的地球,救回來不是嗎?」

台灣四面環海,是矗立在太平洋上的美麗島嶼,能源轉型的目的,是為了讓環境更好。但正因為如此,守護你我賴以為生的土地,也成為世世代代,終將面對的課題。台灣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將由全民共同決定。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