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毀珊瑚 基隆的難題|四接埋海岸(下)|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除了造成美麗海岸線視覺上的衝擊,環境團體更擔心的,是人們看不見海面下生態遭受破壞。根據調查為了興建四接,填海造地將會埋掉7萬多株珊瑚,外界質疑難道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嗎?目前討論包括,牽陸管或是海管到既有的接收站,還有直接在廠內設置儲槽,以及採用FSRU也就是浮動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境與開發的難題,能否同時兼顧找到解方。

採訪小組登上船,從海面視角實地來到協和電廠、第四接收站的填海造陸預定地。海洋保育人士王銘祥(活塞教練)說:「現在的位置離岸差不多200公尺而已,可是我們是在掩埋地的中間,這裡珊瑚覆蓋率,下面就有非常高的海扇。」

為了建造天然氣儲槽,卸料和供氣設施,台電規畫填海造陸18.6公頃,相當於443個籃球場面積。但改建工程,恐將掩埋7萬多株珊瑚。王銘祥說:「在去年的時候,我帶了十幾位潛水朋友來,調查出來這個區域裡面,有這麼多的珊瑚在這邊,東西向將近有100米左右。」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說:「民國六十幾年建廠以後,建廠這些離岸潛堤拋石,它就長在這些人工的構造物上面,我們同樣用更一些人工的方法,來做一些復育的工作。事實上在高雄的永安,底下的生態,就非常非常地不錯。」經濟部以1990年正式啟用的永安接收站為例,經過復育海底珊瑚蓬勃發展。而台電計畫不排除移植協和海域的珊瑚群,或就地以其他工法保育。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說:「異地復育在海洋裡面,第一海的深度就不一樣,不同的海流就生長不同的珊瑚。所以你若長不出來就完了,原來的家全部毀掉,可以種千萬年,百萬年的家就不見了。」

三接之後四接呢?填海造陸恐衝擊漁業。記者陳璽鈞說:「現在船的位置距離協和電廠大約200公尺,也就是在填海的區域裡面,而這一塊就是附近漁民,非常重要的漁場。」開發區左側就是外木山漁港,大約上百艘漁船都靠協和海域為生,根據環保署調查,填海將造成一次性成魚損失大約6.2公噸,當地漁民更擔心,一旦海洋生態遭受破壞,將影響往後生計。基隆市外木山漁業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鄭輝煌說:「施工期整個海,多少因為天候人為因素,加加減減都會影響到這個海域。潮流、水中懸浮微粒,很多很多都會造成魚類的遠離。」基隆市外木山漁業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源堂說:「要往外海築防波堤,所以說船要出港一定要繞道,我們的油資費會增加,第二個風險比較大。」

記者陳璽鈞說:「這裡是外木山漁港的港嘴,可以看到它的位置,就緊鄰著協和電廠,而在地的漁民就擔心,未來興建接收站之後,會影響到附近整片區域的海象。」從空拍畫面清楚看見,緊鄰油槽的外木山漁港,出港口距離填海預定地,只有數百公尺,未來漁民出航,恐易受到海象影響。張源堂說:「以後遇到颱風,那個浪沒有辦法完全消耗掉,一定會往我們的外木山漁港,內港來擠壓,所以影響到我們漁船的穩定性,海的穩定性絕對會很差。」

替代方案溝通尋共識,海洋生態要守好,接收站政策全面檢討。抗議環評會議,11月1日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案,三度闖關環評初審,各方尋求共識,希望降低環境破壞,找到替代方案。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說:「四個機組變兩個機組,有沒有可能在中間的一個空間,找出一個角落,是沒有跟人在一起的。」基隆市市議員陳薇仲說:「FSRU這個替代的卸收碼頭方案,可以用七年,沒有辦法永久式的設置。難道這七年,不會遇到颱風,不會遇到東北風嗎?」

基隆市中山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葉錦地說:「保護海洋生態,當然是非常地重要,但是難道說比我們外木山的居民,生命更重要嗎?固定式的儲存槽,遠比浮動式的儲存槽,安全個千百倍。」是否採用永久FSRU離岸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成為討論焦點。而距離電廠最近的居民130戶,大約300人的協和里里長,也有話要說。基隆市中山區協和里里長張中信說:「假如它一直都用浮動式的,哪一次有個萬一,船的纜繩斷了、天然氣管斷了,然後船隨著海流漂,離最近就是外木山漁港,那這一種的萬一,又誰來幫我們保障。」

反對填海造陸方也提出,是否牽管線到既有接收站?或是利用台北港?甚至不填方將原廠油槽改建,都是替代選項。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說:「外木山漁港周邊,有五個儲油槽,因為後來人在那邊活動,人也越來越多,都擠在油槽旁邊。要改成天然氣槽,是連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因為完全不符合安全距離,天然氣船就緊鄰著迴船池,事實上會有安全的疑慮。等於在整個港的大門口,擺了天然氣卸收設備,這個其實對台北港未來運營,會有很大的問題。拉海管第一個岩盤真的比較硬,第二個有斷層等等的問題,然後上岸的地方,其實坡度是相對高的,這些都是做海管的困難。」

協和是目前全台唯一,由台電自行規畫、執行的天然氣接收站,其餘都由中油興建,環境律師詹順貴建議,政府應做更長遠的整合。環境律師詹順貴說:「兩大國營事業,去吵去競爭天然氣進口供給利益,卻是要讓台灣的環境,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果今天大潭接收站,暫時可以順利的蓋,以後有沒有可能去擴充它的儲槽。」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鄭暐說:「未來這個電廠在轉型的時候,它如何能夠跟生態共榮。在這個前提,不是去破壞掉環境之後,再來談跟生態共榮,而是你要怎麼樣,在既有不損及既有的生態系服務功能下,去往前走,讓電廠能夠跟整個環境會更好。」

海洋保育人士王銘祥(活塞教練)說:「海裡面就像我們山上的森林一樣,你去做一個肆意地破壞,相對就像我們把山林都挖掉了,空空地蓋了很多建築物。相對地很多昆蟲也不會進來,那對我們的環境影響,破壞就相當地大。」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說:「我們是在已經高度人工化的空間裡面,做一個天然氣接收站,目的是為了維持,北台灣的供氣穩定。」

人與自然的衝突不斷上演!透過溝通尋求共識,避免破壞自然環境,期待開發與生態的雙贏,不再是口號,而是你我真實的未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