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洲、賴辰瑀、林琬蓉、張珮慈、楊家威
【專題記者李權洲、賴辰瑀、林琬蓉、張珮慈、楊家威綜合報導】陽光在平靜的海面上閃爍著,海浪一波波拍打著岸邊,偶有釣客會在海岸邊垂釣。曾經這裡是一座漁港,是船隻依靠的避風港。然而,船隻停泊於此的景象已不復見,漁港身分也已經遭到廢除。
台灣漁業萎縮 漁港需求不復以往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有良好的自然條件發展漁港。早在民國50年代,台灣於基礎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大量擴充漁港建置。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提到,以前漁業政策以獎勵生產為主,並未限制漁民造船數量,而漁船數量不斷增加,也導致漁港的數量隨之上升。
爾後,漁業資源逐漸枯竭,政府開始限制建造漁船,漁船數量及噸數下降,停泊需求降低,連帶使漁港需求降低。針對使用率較低的漁港,政府將其廢棄,轉為他用,自84年台北縣(現改制為新北市)下福漁港被廢除改為道路建設用地起,截至目前為止已有20處漁港遭到廢棄。
現今漁業環境蕭條,政府鼓勵當地漁民兼營娛樂性漁業。除捕撈季節可出海捕魚,淡季時亦可帶觀光客出海遊覽。若部分漁民無法轉型,他們只能離開當地,另覓出路。長年觀察海岸環境變遷的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提到,為增加漁港營收及漁港轉型,政府及漁會還會允許遊艇或其他區域漁船跨區停泊。然而,漁港主要使用者為當地漁民,此類轉型使漁民須和更多人共用同一個港區,當地漁民權益受到影響。「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一個方式。」柯金源認為,為維護漁港的空間資源利用,轉型或廢除無可避免。
港灣建設不敵自然變遷 漁港最終走向廢棄
107年,新北市政府宣布廢除老梅漁港及中角漁港。前者因港灣設施不足導致使用率低,後者則因目前港區多淺石灘,船筏停靠不便,已許久未有漁民在此從事漁作。兩漁港遭廢棄後,政府將堤防、碼頭等港口相關設施拆除,讓當地恢復自然海岸。
柯金源說明,早期漁民捕魚大多使用較小的無動力舢舨,只需順應自然海岸環境停靠。而當簡易漁船轉變為動力船筏時,便需要停泊於設施較完備的碼頭。因此有些漁港建置的目的是便於當地漁民停靠船隻,可能一個村落就有一個漁港,例如老梅、中角、永興及馬沙溝漁港。柯金源說:「所以在那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往往設計出來的漁港就缺乏比較大的、完整的評估。」
為求便利性而搭建出較簡陋的小型漁港,由於未考量季風與海流方向,港口容易因漂沙阻塞而淤滿泥沙,反而破壞海岸環境,導致漁船無法順利出海。柯金源認為,人們過於輕忽大自然的力量,以為蓋了漁港,放置水泥消波塊後便可以抵擋海浪沖刷。然而長年累月下,港灣不敵海岸變遷,逐漸失去停泊漁船的功能。
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北海岸漁港管理所代理所長小陳(化名)亦說明,中角及老梅漁港原先並不是以漁作為主,僅為船筏臨時停泊的港口。對於無人利用的漁港,政府資金也將不再挹注,當相關單位評估此漁港無再利用的可行性時,最終便會宣布廢港。
地方政府另闢新港 舊港區轉型活絡觀光
同為自然環境受限、港區規劃不足的台南馬沙溝漁港也於103年面臨廢棄轉型。馬沙溝漁港依天然地形建設,漁港水域狹小、海深不足,導致漁港功能不彰。將軍漁港辦事處主任楊賢志說明,舊馬沙溝漁港完全沒有規劃,加上台南海岸特色多瀉湖及沙岸,導致漁港泊地淤沙嚴重,大型漁船進出不易,甚至曾經發生嚴重船難。後來,馬沙溝漁港僅存膠筏能夠航行於狹小航道,當地居民現多從事淺海牡蠣養殖。
馬沙溝漁港條件受限,且功能日益衰敗,因此90年時,政府在馬沙溝漁港附近正式啟用「將軍漁港」,以替代廢棄的馬沙溝漁港。將軍漁港為一規劃良善的人造港,建設時透過大數據資料彙整海流及潮汐,楊賢志肯定的說:「將軍漁港是全台灣算優質漁港的前幾名。」自從落成後,多數漁民改至將軍漁港活動,對於馬沙溝漁港影響甚鉅。外加近年漁業漸漸成為夕陽產業,漁獲減少及從業人口下降後,政府無預算供馬沙溝漁港疏濬,因而將馬沙溝漁港規劃轉型成為觀光遊憩水域。
未經良善規劃的天然漁港,多數可能如馬沙溝漁港般面臨廢棄或轉型的命運。馬沙溝漁港逐漸被鄰近新建的將軍漁港取代後,政府期盼將之結合附近的觀光景點,規劃成為觀光遊憩水域。然而,楊賢志認為,觀光地需要誘因吸引遊客前往,若每個景點未經有組織的串連,則無法成功推動觀光。他建議馬沙溝漁港可以先增加硬體措施,使遊客有地方遮風避雨,滿足當地最主要的建設需求。
廢港是唯一解方?漁港永續利用成難題
在以傳統漁業為主的年代,一處容易提供漁船停靠、漁獲容易買賣、運銷及船隻維修保養方便的港灣,容易吸引船隻停靠而形成,連帶漁民上下船的便利性作考量,而使漁港周邊形成漁村聚落。而一個漁港面臨廢除命運的原因,可能是漁港喪失其應有功能,也可能是受當地漁業發展影響,漁民和漁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是相依共存、難以切割的。
然而對於拆除無人使用的漁港,新北市金山區萬壽里里長朱陳旺坦言不一定完全有益,他表示,漁港除了使漁船安全進出港,同時也保護岸上自然的環境。但拆除後若遇到颱風,風浪帶來的漂流物與垃圾等就會被沖上岸,造成髒亂。朱陳旺認為將無人使用的漁港閒置,用以保護岸上環境亦不失為一個辦法。
而台灣漁港在建置上的主要問題,源於過往的過度擴張。柯金源舉例,新北市海岸線長約145公里,在永興、老梅、中角三處漁港未被廢除前,新北市平均4.1公里便有一個漁港,密度甚高。「漁港存在所謂管理不善,或在新建後缺乏有效評估。」柯金源指出,漁港建造的區段錯誤,或設計上無法順應當地環境,將難以呼應當地漁民的需求。他又提及,若漁港能有妥善管理,就能增加其使用率,並提升整體海岸環境。
王正芳表示,漁業署會定期評估該漁港是否仍具功能,方才進行補助,低度使用的漁港則會建議地方政府轉做其他用途。針對漁港的問題,政府除著力在漁業發展上,也將永續概念導入漁港管治。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陳璋玲提及,近年漁港開始變得多功能化、綠化及智能化,但此類轉變仍在起步階段。「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樣(永續發展)很慢,為什麼不廢掉就好。」漁港的多元發展不僅保障當地漁民的使用權益,也使漁港在漁業功能無法有效發揮時,有更多發展的方向。
「若你(政府)有效管理,或輔導漁民有效使用海洋資源,其實有許多漁港可以繼續存在。」柯金源重申,除完整規劃外,漁港發展的可行性、多元性及功能性皆為漁港發展需注重的事項。唯有從整體配套措施出發,才能使台灣漁港永續發展。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