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FT 與病毒共存所需的社會成本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為您導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論,探討與病毒共存是否太過激進,我們又必須付出多大的社會經濟成本呢,來聽專家的分析。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最新的一篇全球社論,這篇社論其實也非常應景,很適合台灣,因為我知道台灣最近開始在放鬆,所謂的防疫管制,也就是說準備與病毒共存,當然有很多的批評,各種爭論都有,不過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寫得非常直白,他說與病毒共存也是有一定的成本,英國政府應該特別注意與病毒共存會帶來的針對教育商業和醫療的一些影響。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他說其實如果說中國封城給全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教訓,《倫敦金融時報》認為他就是告訴大家,其實清零政策是不可行的,與病毒共存已經變成一條不可不走的路,但是也因為這樣子我們看到其實2月24日,英國政府已經宣布,就是他決定要與病毒共存,包括裡面用法太過激進,這是《倫敦金融時報》的想法,他取消了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的要求,取消了就是說針對一些大宗追蹤病毒的一些機制的繼續,甚至他沒有去注意一些公共機構,或者是醫療機構capacity,就是能量不足的問題。

這是《倫敦金融時報》認為英國政府的考慮欠詳實,不過裡面也特別提到蘇格蘭,他覺得蘇格蘭政府就做得很好,比如說蘇格蘭政府還是要求在某些場合你必須戴口罩,他甚至要求要有更強的宣傳,甚至關於一些監控系統也要繼續存在、要求大樓裡面通風要夠好、要加強去注意一些醫療機構所謂排擠的效用。

所以其實《倫敦金融時報》,這篇文章最後其實在提醒我們,其實所謂的與病毒共存,因為牽涉到的是方方面面,包括學校的受教育權、商業、醫療機構的排擠效用,所以他需要一個透過全民辯論的所謂的權衡取捨的一個選擇,不應該是政府因為過度樂觀就妄然去推,否則以英國過去曾經發生的事,包括首相自己在家裡開派對,這樣的情況就有可能層出不窮。

總而言之我們越來越覺得所謂與病毒共存,已經變成全球的一個共識,包括台灣,可是在與病毒共存裡面,我們也不能忽略帶來的一些商業,甚至教育及醫療機制的一些成本,可能都是難以避免的,而在這方面,政府要怎麼有智慧去推行,或執行與病毒共存,可能都是我們拭目以待的事情,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