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不可避? IMF:保持供應鏈多樣性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議題是逆全球化。烏俄戰爭延宕至今,不一定會導致各國之間的貿易退潮,但可能會在某些部分發生逆轉,也就是逆全球化可能無法避免。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提醒各國,要保持採購供應鏈的多樣性,更多詳細內容,一起來了解。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談的議題是全球化,我想這個議題在最近其實也是非常的如雷貫耳,大家常常聽到,4月15日我們看到《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裡面特別點出了疫情過後或者俄烏戰爭之後,逆全球化是不是不可逆,裡面也特別提到說,其實不管怎麼樣,在現在這一波震盪過去之後,當然商品貿易跟人才思想的流動還會繼續,不過全球化注定可能要重塑,為什麼這樣說,很多人可能對全球化,一下還不是太理解,事實上全球化的來源,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中國剛好迎來改革開放,加入WTO,讓全世界的商品貿易,透過全球的供應鏈,塑造了一個全球化的世界。

可是整個全球化的變異,其實發生在2018年,就是川普上台之後,大家如果記憶猶新,川普上台之後,把很多的事情檯面化,也慢慢地塑造,大家對於中國在於思想,或者是真正的全球化上,沒有做到位的一個懷疑,接著我們看到俄羅斯,也因為在全球化相對來說,他並沒有嘗到太多的紅利,所以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在對美國叫板,而更重要的當然就是最近,我們看到疫情的爆發,上海的封城,甚至俄烏戰爭,讓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大家開始慢慢發現,區域分化跟民族對抗越演越烈,我想這所有的東西,對全球化來說,都不是一個正面的影響。

如果我們認真回頭來看,為什麼全球化,在過去盛行了20多年之後年開始之後會面臨挑戰,因為大家要知道,全球化能夠成形,在表面上最重要,尤其對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在乎的是經濟利益,就是說我參與,全球化的循環之後,我能獲得多少的經濟利益,可是全球化後面帶來的,會包括一些思想主義,或者一些政治體制的侵入,可是這個對有些國家來說,尤其專制政權,是不可接受的一個,很沉重的一個成本,在這種情況之下,在2018年川普出來之後,當然就會造成,很多的專制政權或新興市場,對於全球化的一個排斥,當然更重要就是我剛剛提到的,這兩三年不管是因為疫情,不管是通貨膨脹,不管是因為供應鏈的阻礙,甚至俄烏戰爭到上海的封城,都讓大家慢慢了解到,其實全球化,並不見得是一個普世的價值,因為很多的國家,他也面臨了政治動盪還有貧富不均的問題,當然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前陣子看到世界銀行的總裁,大衛馬爾帕斯特別強調,雖然說現在全世界的全球化,面臨一個分裂,但是中國本身是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的一員,但是他發現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做什麼動作呢,就是慢慢擺脫,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情況。

同時間我們也看到,在英國一個非常有名的,能源顧問公司麥肯錫,曾經公開地宣稱,其實現在全世界的全球化,正面臨一個永久的變化,也就是說如果疫情讓大家發現,其實供應鏈過短是比較好的,或者是說上海封城讓大家覺得,可靠的貿易夥伴很重要的話,其實我們即將迎來的,確實是一個區域分化的新世界,而區域分化的新世界,當然首當其衝會被打擊的,就是全球化,而事實上我們最近也看到,114月20號IMF,特別發表了一個分析報告,這個論文報告裡面,特別提醒我們,隨著最近幾年,從疫情俄烏戰爭到上海封城,很多的國家開始思考,要把生產企業,移到離自己國家比較近,或自己國內來生產,而這種情況,IMF的報告裡面的結果顯示,這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個報告的結論其實建議,其實全世界應該採取多樣化,而且可替代性的選擇,其實會比你把整個供應鏈,搬回自己的國家更好,為什麼這樣說,以多樣性來說,其實只有在多樣性的,採購的供應鏈的情況之下,其實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不會那麼大,另外它裡面有特別提到,西方國家高達82%的供應鏈採購其實來自國內,所以你只有多樣化之後,反而容易分散風險,而不是把風險,過度集中在一個國家,就是自己國家,所謂的可替代性。

基本上他也提了兩個例子,譬如說以特斯拉來說,因為晶片短缺,他反而透過跟供應鏈,或者半導體的評估,然後透過軟體的方式改寫,來讓他的工廠,不會因為晶片短缺而停產,另外他也提到GM,GM的方式是透過標準化,來讓整個供應鏈的成本,能夠降低,所以其實全世界都要注意,IMF這個報告其實在提醒我們,當逆全球化,沒有辦法再反轉的時候,其實它在重塑的過程裡面,你怎麼去迎接一個新的,跟過往全球化不一樣的時代,其實是所有的企業政府,跟商業界都要特別注意的一個議題,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議題的一個探討,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