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無颱風侵台... 鄭明典:中南部10月恐缺水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歐盟在2019年,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呼籲世界各國一起加入救地球的行列,但暖化的影響,已經反映在近幾年的天氣,像是今年截至8月底為止,都沒有颱風侵台,氣象局長鄭明典就指出,今年10月,中南部會面臨缺水危機。其實台灣近幾年,降雨十分極端,在豐水期時常常落下致災性豪雨,但枯水期卻沒雨可下,農作物曬傷乾裂景象,層出不窮。國家災防中心推估,到了2036年,新竹、苗栗、台中以及嘉義以南的縣市,恐怕都是缺水的危險區域。

小小的台灣,有的地方下起狂風暴雨,釀成路樹倒塌意外,卻有其他地區,久旱等不到甘霖面臨缺水問題,連續3年颱風過門不入,今年更創下颱風最晚來的紀錄,中南部水庫庫存告急,氣象局長鄭明典早就預告,如果今年颱風不來,中南部恐怕到了10月就會缺水。

國家災防中心也指出,中部以南的德基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等,都是缺水警戒的水庫,甚至根據模式推估,2036年的缺水危險縣市,包括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以及新竹、苗栗、台中和彰化,尤其嘉南平原是農業用水重點縣市,新竹和台南也各有科學園區需要用水,勢必會掀起一場搶水大戰。

國家災防中心陳永明說:「基本上台灣降雨趨勢分兩個兩極化,北部地區非常仰賴東北季風,東北部地方減少趨勢,對我們北部地區水庫水資源,南部地方來自於颱風季,極端化,非常集中降雨,很快地把颱風掛滿,極端降雨,增加土砂淤積的部分,影響水庫流量,颱風個數減少,南部地區因為颱風不來水資源匱乏。」

農業靠天吃飯,但恐怕將越來越艱難,因為光是今年夏天台灣就多次出現40度以上高溫,國家災防中心也預估,到了2030年全台溫度將會上升0.7到1.8度,而颱風不來梅雨季節延後,導致稻作無法灌溉,影響到農民收成,農試所研究員表示,如果溫度持續升高,有些不耐熱的水果,幾十年後會在台灣本土消失。

氣候因暖化劇變還不只一樁,過去20到30年間,台灣周遭的海洋溫度,也趨向極端化,更有可能因此改變,台灣近海的魚場,水試所海洋漁業組研究員張可揚說:「水溫改變,這些漁業資源分布改變,烏魚20度的等溫線上,沿著等溫線移動,比較北邊,不會下到台灣來,對烏魚資源的分布很明顯例子。」

恐怕再過幾十年,因為海水溫度太高,烏魚會轉去高緯度的日韓地區,台灣近海就沒有烏魚可撈,根據漁業署的統計,以烏魚為例,2017年烏魚捕撈量有71萬多尾,2018年更是暴增到超過118萬尾,但2019和2020年,卻急遽下降到40多萬尾,專家也指出,怕熱的魚種像是鎖管文蛤,可能未來都會很難捕撈

早在2019年,歐盟就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希望能改善地球暖化的問題,也讓我們反思,在享受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之餘,還能留下甚麼給後代子孫。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