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串起的音樂視界|啟鳴之聲 高歌吟唱|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2017年,台北啟明學校有一群愛唱歌的學生,共同組成了啟鳴之聲合唱團。看不見的孩子要怎麼練唱,唱出動人樂章呢?原來,合唱團指導老師聲樂家徐逸卉,用錄音的方式,讓團員反覆聽熟旋律,接著從平常練習中,大家培養出團隊默契,演出時則以無指揮帶領的方式進行表演。2022年啟鳴之聲合唱團,首度與原聲合唱團同台,以歌聲串起生命的音符,更在黑暗世界中,唱出他們的動人旋律。「啟鳴的音符視界」,一起聆聽。

啟鳴之聲合唱團的團員,一群看不見的孩子,在公益演唱會現場,展現優美的聲線,和苦練多時整齊劃一的肢體動作。啟鳴之聲合唱團指導老師徐逸卉說:「我不覺得他們是殘障者,我覺得他們只是被關起來的一扇窗。透過音樂這件事情創造自信心,孩子們真的都比較有自信,會覺得我就是合唱團的,你們看我來看我演出。」

孩子的眼睛看不見,在求學汲取知識的歷程,得付出更多心力,專注與聆聽是必備條件。高三的王筠婷來自高雄,她是啟鳴之聲合唱團的成員之一,點字課本,是她探索知識的重要符號。啟鳴之聲合唱團團員王筠婷說:「我平常整理東西有一個順序,不可以亂掉。我比較龜毛一點,可是我在教室的位置滿亂的,有點懶得整理。」步出教室,快速地在走廊移動腳步,一分鐘就能抵達同一樓層的合唱練習室。

記者李婉婷說:「啟鳴之聲,是台北啟明學校校內,一群喜歡唱歌的國中部和高中部學生,經過甄選之後組成的合唱團。這次參與公益演出的,包括曾經也是啟鳴之聲的畢業校友。」音樂系,主修聲樂的李昌勳,是台北啟明學校畢業的校友。為了這次的公益演出,他多次回到母校,和學弟妹一起練唱,透過團練找默契

啟明這群熱愛音樂的孩子,要詮釋歌曲,除了熟記旋律,還得聽從老師的口令。按照順序完成所有步驟,舞台展演才能趨近完美。啟鳴之聲合唱團指導老師徐逸卉說:「對於視障學生來講,他們要加動作本來就比較難,因為他們看不見。」

徐逸卉說:「在教動作時,我們會分解動作,做非常非常多次。」徐逸卉每個手的角度跟手說:「他們要擺的樣子,五指有沒有打開,五指有沒有併攏,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講,都是要講得非常非常地清楚。」

徐逸卉說:「選曲上面,用歌詞帶給他們很多不一樣的事情。」徐逸卉說:「透過歌詞的內容,他們會知道外面的世界,長得不太一樣喔,給這邊的孩子一個舞台發光。」徐逸卉說:「希望孩子們可以被看見,看見在這邊的小孩子,他們也可以很棒。」

啟鳴之聲合唱團團員王筠婷說:「以前唱歌都是自己唱,自己聽自己的聲音。可是在合唱團,除了要兼顧自己的聲音之外,還要聽老師們的指導,聽伴奏老師的鋼琴,甚至聽團員們的呼吸聲,所以變得比較會去顧慮別人。然後唱歌方面,就是比較知道怎麼融入群體。」

啟鳴之聲合唱團協演團員李昌勳說:「我在進來學校之前,其實在學音樂上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大家都是看譜,好像覺得看得到是理所當然。」徐逸卉說:「他們的學習方式,是聽著我給他們的錄音,錄下來之後,回去再一句句練習。

李昌勳說:「一般人看譜,可能容易被表情符號,或是一些術語框架住。經過跟老師很密切地討論後,在練習上可以得到一些的東西,對我們這個學習方式的人而言,是一個優勢。」李昌勳說:「唱歌是本能,人都會有高山低谷。我們逆境的時候,沒有事可以沒有方向,沒有希望的時候,就是唱歌去找到力量。」

旋律記熟了,接下來手勢高低怎麼擺,腳步如何跨出去,舞台上與下舞台,總是有諸多看不見的關卡重重。公益演唱會的後台,對啟明的孩子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環境。逸卉加上伴奏的慧宇老師,兩人攜手合作化身髮妝師,為孩子上台前的裝扮,再三確認是否完美無虞。

把握每一個練習機會,上台前的最後叮嚀,必須再次強調耳提面命。徐逸卉說:「不能來的小孩子,本來要補足的聲部,少了他們之後,那個聲部真的完全聽不到了。我就說那就我上去吧,他們就說,老師你在我們很安心,我說好那我跟你們一起上去。」

徐逸卉說:「當你們遇到困難的事情時,你們會想起,我們曾經在這裡一起唱,也不要忘記這邊有一個家,你們可以隨時回來,我們都在這裡。」他們的眼睛看不見,卻用音符創造一個嶄新「視」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