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凱茹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廟宇是宗教信仰基地,同時也是蘊含豐富傳統文化的場域。內政部統計,台灣的佛教道教寺廟,超過1萬2000間,寺廟供奉的神像,對信眾來說是心靈寄託。但神像長時間歷經香火煙燻,甚至可能受鼠患、蟲蛀,而造成損壞。55歲的金明偉是新北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的神像修復技藝保存者,擁有30多年資歷的他,曾經修復台北霞海城隍廟的200多尊神像,他的兒子金
信眾手持清香虔誠祈求,望著廟宇裡的神像,彷彿帶來一股安定力量。台北霞海城隍廟第六代管理人陳文文說:「鎮殿的主神霞海城隍爺,我覺得祂是最有特色的就是,你什麼時候看祂,祂好像都微笑的感覺。」
神像的存在,是廟宇的精神象徵,妝佛工藝,需要被悉心保存。記者游凱茹說:「超過百年歷史的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神像最高峰時有600多尊,而現今廟宇有200多尊,庇蔭廣大信眾,而祂莊嚴的神態,就需要專人來打理。」
神像修復師金明偉說:「焚香拜請城隍夫人城隍爺,今天我們是例行要來檢查祢們,清理一下看有沒有壞。」傳統只有逢年過節,台北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城隍夫人,才會請出神龕,褪去衣袍項鍊首飾,但若遇上神像醫生巡診日,一律比照節慶模式。
神像修復師金明偉,55歲的金明偉,擁有超過30年神像修復資歷,他也是新北市政府,這門無形文化資產的技藝保存者。
陳文文說:「因為一般的神,大家都怎樣,越舊越好就讓祂一直舊。不可以換衣服,不可以換帽子,都有腐朽壞掉你沒修不行。」歷史悠久的台北霞海城隍廟,神像種類眾多,最古老的,可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修復難度高。民國時期雕製的,主要是北部兩大名師,潘德和王稻瑞作品
金明偉說:「王稻瑞老師,他的特殊就是在這個龍,福州派的粉線,他們是用點的,但是祂的龍身是用砂紙噴下去的,所以跟人家與眾不同。」金明偉說:「我們現在修理的有一個原則是,這些師傅不在了,我們要幫他保留祂們的原貌。」
1994年台北霞海城隍廟大整修,金明偉當時只是修復團隊一員,現在他是廟方的專職神像醫生。陳文文說:「我對他第一次的印象,做事情怎麼那麼細心,怎麼這麼講究。因為你知道一尊神裡面,不是漂不漂亮好不好,那個韻要雕到。他最有名的修復,然後我們感動到的,是月下老人。」
高人氣的月下老人,祂的門面也靠金明偉醫美重新亮相。陳文文說:「這不是裂開了嗎,他現在把祂黏好,黏好膠會溢出來,等一下就看它乾了。慢慢慢慢,他在弄那一尊神時候,好像在用人一樣,很害怕祂痛很怕祂怎樣。」
長時間受香火煙燻的神像,容貌身形留下歲月痕跡,象徵歷史的刻印。而老師傅的工藝技法,修復準則是要維持原貌,不能任意改變。
金明偉說:「這一塊匾額,是我們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送我的神醫醫神。」金明偉來自宮廟世家,耳濡目染下,對神像雕刻工藝產生興趣。國中畢業後,他決定不再升學,到佛具店當學徒。金明偉說:「以前就是要靠自己的眼力,師父是點到為止而已,其他就要自己的眼力去看。辛苦的就是磨砂紙,磨到手都會破皮。」
對金明偉來說,修復就好比治病,對症下藥前,要把神像的原始底漆清除乾淨,反覆打磨。光是塗底至少要上6到7層,塗了吹乾再打磨,費時又繁瑣的程序,得先熬得住才能出師。金明偉說:「我接觸古佛,第一尊修復的是廣澤尊王。髮絲線的神像,泉州派漳州派的好神像,是多麼細膩,看到這一尊廣澤尊王的時候,我就深深地吸引到,就一頭栽下去修復的工作。」
總是翹著腳的模樣,讓人一眼就能認出,祂是廣澤尊王。因為祂曾是早年,福建泉州人移民來台,家家戶戶供奉最多的守護神,也自然成了神像修復的入門師父。金明偉說:「那時候祂已經面目全非了,只剩下幾個點,我們只能用塗底,用針慢慢地挑,幫祂補上去,補了差不多1至2個月。我們那時候,還趕快找一些資料,祂的臉部,泉州派做法是怎麼樣,來參考。」
而戴著面具
神像們用身教,讓金明偉從一次次經驗中淬鍊工藝,現在他也帶領自己的兒子,走入神領域。金明偉說:「我沒有勉強他,他可能就是跟我一樣,從小眼睛開就看到這些,我也不知道他會這麼喜歡。」
神像修復師金健德說:「旁邊都是這些東西,那就去摸去看去玩,然後就衍生出興趣來了吧,不會覺得祂是很遙遠很古老很土的東西。」金健德說:「這個是漆線,我們在神像身上紋路的原料。主要主成分是桐油,加上一些漆料,然後用鐵鎚錘打成團,再加到機器裡面,透過壓力把它變成一條線。」
記者游凱茹VS.神像修復師金明偉說:「我們不會講說要怎麼樣做,就照著我看著我怎麼樣做,所以這衝突就是,要看我好像看不懂,(吵架的時候都是什麼樣子),冷戰,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不講話,但是最後也是我要妥協。」金健德說:「你看他做好像很簡單,但是實際自己去摸的時候,就覺得好像不是那麼簡單。」
父子即便有衝突,但雙方對這
金明偉說:「做這一門有時候很乏味,現在年輕人有的會坐不住,剛好兒子可能個性比較內向,比較坐得住。他現在也會超越我,有他自己的想法,也做出他的東西,我說你怎麼不按照規矩做呢,可是他做出來的東西,又有我們現在的味道。」
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父子對於神像修復有志一同。金明偉說:「我們現在修復也要修舊,要有歲月的痕跡,所以有一些都不打底跟不補,直接就上彩,才有一些歲月的痕跡。」修舊如舊是原則,已經上新漆的神像,最後還要刷一層桐油,才算完工。
金明偉說:「坊間現在修理的,就是把祂修理成新的,就失去了那種味道。所以我跟兒子說,我們是不是要修舊如舊,看祂一樣壞哪裡,再把祂修到一樣那個味道,讓祂繼續下去的延續。」
修復工藝,讓神像得以世代留存。金明偉說:「這是一個興趣,可以看到不同的老神像,接觸到不同師傅的功夫。」金健德說:「我們可以把一些,以前失去的工藝,還原回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