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聞】印度電影"寶萊塢" 經典作品揚名國際

李嘉芳 專題報導  / 印度

進戲院看電影,要先起立唱國歌,台灣早在三十年前就取消規定了,不過現在印度電影院還是保留這個傳統。而說到印度電影,就一定會提到寶萊塢,像是《三個傻瓜》、《救救菜英文》、《我的冠軍女兒》都是寶萊塢作品。這幾年寶萊塢也想轉型,不再侷限大篇幅的歌舞表演,今年台北金馬奇幻影展就推薦看不見的旋律,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寶萊塢電影。

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是由英國導演丹尼鮑伊執導,雖然不算是血統純正的寶萊塢片,不過演員和製片團隊,幾乎都來自印度寶萊塢,最後奪下200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成功讓好萊塢看見寶萊塢。

而接下來的10年,印度電影產業更加蓬勃發展,印度13億人口多語系多,以地理位置和語言來分的話,北印度是以孟買為主的寶萊塢,這裡是印度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以印地語為主的寶萊塢電影,每年大約占全國票房的43%,而其他電影產業基地都在南印度,包括以坦米爾語為主的康萊塢,還有以泰盧固語為主的托萊塢,也各有將近20%的市場。

笑中帶淚的勵志片三個傻瓜,就是標準的寶萊塢片,後來劇本被康萊塢買走,翻拍成朋友,曾在台灣上映的巴霍巴利王,是托萊塢史詩級鉅片,印度每年生產千部電影,產業總產值超過千億台幣,帶動相關就業人數超過兩千萬人。

寶萊塢電影2017年的海外票房,比2016年成長3倍,達到3.6億美元大約112億台幣,印度工商協會預估,2020年印度電影海外收入,可望超過4億美元,大約125億台幣,寶萊塢這個字,是孟買的舊稱和好萊塢併起來。

而且寶萊塢電影有三三三定律,在印度上映的話片長要有三小時,至少要有三首歌曲,三場舞蹈,因為在印度看電影算是平民消遣,所以影片夠長讓觀眾感覺值回票價,劇情要夠通俗才會有共鳴。

印度電影協會在2018年來台灣勘景,串起台灣和印度的電影文化交流,其實台灣和印度電影,在某些方面其實有些類似,注重家庭價值和文化,隨著經濟起飛,印度觀眾對影片類型的接受度提高,寶萊塢電影也在逐步轉型,像是減少歌舞橋段的長度,結局也不一定要大團圓。

犯罪喜劇電影看不見的旋律,劇情曲折離奇峰迴路轉,獲得2019年金馬奇幻影展推薦,印度不只有愛情歌舞喜劇片,轉型後的寶萊塢,電影類型將更多元,李嘉芳專題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