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化改革遭鎮壓 回首捷克民主路

自由化改革遭鎮壓 回首捷克民主路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捷克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造訪台灣,引起一陣旋風,他昨(1)日在立法院發表演說,強調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並以一句「我是台灣人」表達對台灣民主的支持。而他的母國捷克在爭取民主的過程中,也曾受到強權打壓,也就是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雖然改革的火苗被澆熄了,但人民心中的民主火苗沒有被澆熄,最後在1989年讓共產黨放棄專政,達成政權和平轉移,今天打開世界之門,跟大家簡單回顧捷克走過的民主之路。

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生命是如此的輕,宛如一幅無法修改的草稿,我承受不了這分輕盈與自由。」一個風流的醫生周旋在兩個女主角間,隨後被大時代的巨輪無情地輾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部小說奠定了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偉大的文學地位,出版後短短四年就被改編成電影,榮獲1989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與攝影獎提名,而中文片名《布拉格的春天》開宗明義地告訴觀眾,這部經典巨作的故事背景,就是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那一年8月20日深夜,5千輛蘇聯坦克加上20萬大軍開進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場腥風血雨就此開始。捷克攝影師哈斯基:「街頭煙霧瀰漫,四周一片黑暗宛如黑夜,砲彈碎片滿天飛,人們非常恐慌盡可能找掩護,躲在車子後面或臥倒在地。」當年只有20歲的攝影師哈斯基,對那些可怕的畫面,甚至蘇聯軍人的臉都記憶猶新。

捷克攝影師哈斯基:「那些俄國人的表情說明了一切,怎麼看都不像是解放者,湊近點看能看見他們陰沉的面孔。」超過1百位民眾在武力鎮壓中身亡,更有10萬難民出走,而這場慘劇源自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杜布切克不想走蘇聯式極權路線,而想走上自由化的路。

自由歐洲電台分析家菲斯騰:「他(杜布切克)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他有民主的價值觀,(和蘇聯)衝突是無可避免。」隨著蘇軍壓境,杜布切克也被逮捕,自由的火苗就這樣被硬生生澆熄,但捷克人民追求自由的意志並沒有跟著消失。

21年後的11月17日,國際學生日當天,十萬名學生走上布拉格街頭追思在納粹占領時期被殺害的學生,但被政府以警力鎮壓,捷克網友VS.父親:「午安他是我爸爸,他當時實際參加了集會,(當時)警察把前後道路都堵住了吧,我們離場後幾分鐘警察發動攻擊,也就是警察打人了,警察暴打集會群眾,然後革命開始了。」

強勢鎮壓下,走上街頭的人反而越來越多,最終發展成反政府、反共產示威,捷共官員VS.示威群眾:

「無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沒有一個國家的15歲小孩能決定領導人何時下台或是誰該上台,很可惜這是事實。」

響亮的噓聲讓捷共知道民怨已經壓不下來,於是在將近11月底宣布放棄一黨專政。新聞內容:「這或許是唯一一場爭取自由的非暴力戰爭,但人民仍獲勝了,他們為此慶祝。」

12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成功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由新興政黨「公民論壇」創始人哈維爾當選總統,這段政權和平轉移的過程,被稱為「絲絨革命」。

如今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街頭雖然找不到流行歌,歌詞中的許願池卻找得到捷克人追求自由的軌跡,也提醒享受自由的人們,這一切得來不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