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珮雲 梁碩文 專題報導 /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奈及利亞也是世界窮人之都,有9400萬人每天生活費不到兩塊美元。貧窮助長了極端主義。因此奈及利亞也曾是蓋達激進組織和ISIS伊斯蘭國激進組織滋生的溫床。人種差異、宗教排他性加上政治人物操弄,導致當地宗教衝突不斷。美國因此把奈及利亞列為侵犯宗教自由的黑名單。
344個半大不小的學童打著赤腳走出叢林,搭著專車回到塵世。被擄獲釋男童母親說:「我哭了喜極而泣。」之前騎摩托車的綁匪衝入寄宿學校,拿著槍桿子逼著學童走入叢林,被綁學童說:「(綁匪說)若你們試圖逃跑,你們會無路可逃,最後會死在叢林裡。」,叢林橫跨四個省分,軍警展開空中搜尋,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蹤跡。母親淚眼婆娑地哭泣祈禱,最終透過談判,一週後344個學童平安獲釋了。
西非奈及利亞2020年12月初發生學童綁架案,與2014年和2018年發生一、兩百名女學童被擄的案子相似。令人聯想到奈及利亞激進組織「博科聖地」。這次案發地點在西北部,並非靠近東北部博科聖地的大本營,因此外界最初懷疑西北部的「富拉尼牧人」涉嫌重大,但稍後博科聖地已自稱犯下這起綁架案。被綁的學童多半是基督徒,但美國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認為,奈及利亞暴力猖獗,種族和宗教對立只是部分原因還有其他因素作祟。
據了解,西北部遊牧的「富拉尼牧人」以穆斯林為主,農民多半是基督徒。由於氣候變遷,為了搶奪有限的土地和水源,牧人和農民活動重疊的所謂「中間地帶「Middle Belt」經常發生仇殺事件,暴力活動動輒死傷數百人。如果視野放大,擁有2億零600萬人口,位於西非幾內亞灣的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產油國,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全球人口第7多的國家。51.6%是穆斯林,多半分布在中間地帶以北地區、46.9%是基督徒,多半分布在南部。如果再對照奈及利亞的貧富差異,可發現奈國窮人多半是穆斯林。
奈及利亞媒體主播說:「9400萬人(99%穆斯林)活在極度貧窮狀態,奈及利亞形同世界貧窮之都,這個家沒有廁所廚房電力自來水,她的子女也沒上學。」,貧窮成了恐怖份子的溫床,主張發動聖戰的激進份子又跟蓋達、ISIS伊斯蘭國和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有掛鉤,其中博科聖地「禁止西方教育」、「禁止一切非伊斯蘭教的教育或讀物」,誓言推翻政府建立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度。如此一來,主張透過興學、傳教、傳播西方價值的基督徒就成了他們攻擊的對象。
如果再把宗教對立的因素對照歷史軌跡,早在西元8世紀,伊斯蘭教就已深耕奈及利亞,到16世紀跨撒哈拉貿易始終掌握在穆斯林手中,那是穆斯林的輝煌歲月。當歐洲基督徒從西非海岸登陸、拓荒、傳教、開礦、築路,18世紀下半葉已占領了西非大半部,使「宗教信仰」成了殖民主義的代罪羔羊。穆斯林開始對基督徒發起所謂的「聖戰」直到今日。
歷史、種族、宗教、經濟等因素之外,今日奈及利亞的野心政客為了政治利益,不思化解仇恨,逢到選舉就操弄這些因素,使奈及利亞始終無法擺脫宗教仇恨冤冤相報的漩渦。聯合國人權報告指出,奈及利亞政府未積極介入治理,放任穆斯林仇殺基督徒。美國川普政府進一步把奈及利亞政府列入侵犯宗教自由的黑名單,希望對奈及利亞施壓,好保護基督徒。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