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揚 報導 / 立陶宛
立陶宛最近推出一系列友台政策,包含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將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現在台灣也要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了,兩國關係更進一步。外界也很好奇,立陶宛這些舉動,會不會激怒中國呢?其實今年5月,立陶宛才宣布退出與中國的「17+1合作機制」,人口不到300萬的立陶宛,為什麼敢與中國對抗?我們訪問到了曾在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台灣「前駐拉脫維亞代表」吳榮泉,來聽聽他深入的剖析。
人口不到300萬,位在波羅的海的國家立陶宛,近期與台灣關係升溫,同時與世界強權「中國」出現不少摩擦。今年5月,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另外,立陶宛國會認定,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6月又贈送台灣2萬劑疫苗,7月宣布將在台灣設立辦事處,一連串看似「抗中」舉動,其實是在中立態度之下,務實評估國家利益,這與立陶宛獨立自主的民族性也有關聯。
波羅的海三國當中,立陶宛最早宣布脫離前蘇聯獨立,而立陶宛的政治制度,也更強化獨立自主的國家性格,前駐拉脫維亞代表吳榮泉說:「愛沙尼亞跟拉脫維亞都是政黨比例制,只有立陶宛他有一半是選區制,所以相對的,他們的國會議員比較有自主性。」吳榮泉分析,當大國端出經濟誘惑,立陶宛不會一味屈從。
前駐拉脫維亞代表吳榮泉說:「立陶宛他們總是會站在一個,小國尊嚴的政治立場上,他們一直對中國都是採取,相當中立的態度,相當有尊嚴的態度,去跟俄羅斯和中國交往。」不怕得罪大國,背後還要有經濟實力支撐,立陶宛出口品項包含農產品機械工具等,基礎建設和基礎工業相對完善,中立評估堅持國家尊嚴,就是立陶宛的外交之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