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立陶宛
許多人對立陶宛這個國家,只聞其名,卻不見其國,遊客對它很陌生,不知道它有什麼景點可看。當地人也自嘲,出國旅遊,也沒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而且根據法國國家地理學院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歐洲地理上的中心點,就是在立陶宛。華視新聞也獨家訪問了,
您知道,歐洲的中心點在哪裡嗎,就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外,但有更多人,根本連維爾紐斯在哪,都不知道。立陶宛屬於波羅的海三國的其中一國,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接白俄羅斯南邊波蘭,國土面積大約6萬5千平方公里,大約兩個台灣大,只有將近三百萬人口,氣候潮濕,立陶宛這三個字,就代表了多雨。
地理位置解說員,立陶宛擁有最大的波羅的海國家經濟、最高的GDP,88%是立陶宛人6%是波蘭人、5%是俄羅斯人,剩下的是其他族群,台灣沒有直飛航班,不過立陶宛是歐盟申根國家,因此只要有台灣護照,就可以免簽入境。 駐拉脫維亞前代表吳榮泉:「他們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跟我們台灣很像,有三個工業區,工業區也都是相當完善,裡面從資訊工業到基礎工業都有。」
首都維爾紐斯舊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精緻的哥德巴洛克文藝復興式的古老建築,一棟一棟相挨錯落,讓人讚嘆不已,要是走累了,可以搭上熱氣球,飛向廣闊天空,童話美景盡收眼底。維爾紐斯也曾經被稱為是北方的耶路撒冷,這邊一度擁有多達10萬的猶太人口,但這些人在二戰期間幾近滅絕。
立陶宛人在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被俄羅斯德國占領瓜分,位於立陶宛北部的十字架山丘,就是見證立陶宛歷史最沉痛的痕跡, 放置十字架的傳統從1831年流傳下來,要記念戰死沙場的家人,也是對俄羅斯的反抗,立陶宛人曾經群起對抗,最後卻戰死沙場,鄉親父老只能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十字架,來記念家人,也成為他們期待復國的標記。
蘇聯政府曾經三次銷毀十字架山,立陶宛人就放更多的十字架,駐拉脫維亞前代表吳榮泉:「這一點可以來看出,就是說立陶宛人他們比較上,是比較強悍的。」久而久之,各國民眾都來這裡,將他們的心願寫下,包括「時代革命,光復香港」。1989年夏天,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決定不再沉默,兩百萬人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始,沿著高速公路,一路經過拉脫維亞,還有愛沙尼亞,他們手牽著手一起走出來,組成人鏈,他們唱著自己的國歌還有民謠,這一幕震撼了全世界,他們用最和平的方式,拒絕再臣服於蘇聯政權。
患難見真情,冰島在當時,成為全球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的國家,從此以後,立陶宛的人民,每一年夏天,都會舉辦謝謝冰島的慶祝活動,東歐變成了北歐,吃喝玩樂儘享冰島風情。漫遊在維爾紐斯,走過維爾尼亞河,就到了另外一個國家,立陶宛的國中國「對岸共和國REPUBLICOFUŽUPIS」,人口只有七千人,面積20.6平方公里,對岸共和國外交部長湯瑪斯:「原本只是癡人說夢,不知怎麼的竟然美夢成真。」
1997年4月1日愚人節,一群藝術家決定打造心目中的烏托邦,成立了對岸共和國,廣場中心的天使銅像,吹着號角的天使,象徵國家的藝術自由,國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總統護照國旗通通都有,對岸共和國甚至還有自己的貨幣,可以在每年的國慶日使用,對岸共和國大使:「這是對岸共和國歐元,價值等於一杯啤酒。」立國超過20多年,雖然沒有被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不過立陶宛政府非常鼓勵,藝術家在這裡百花齊放,定期舉辦展覽,駐拉脫維亞前代表吳榮泉:「譬如說我們的雲門舞集,我們其他的舞團,或者一些文化的團體去那邊訪問,我們都安排到對岸共和國。」整個國中國,就彷彿一個巨大的裝置藝術,等著你我來發掘。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