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樫 梁碩文 報導 / 美國
高喊要「重見美好」的美國總統拜登,推出美國基礎建設計畫,預計要在8年內,重建美國的骨幹。儘管如此,這項堪稱二戰以來美國最大的投資計畫,白宮和國會兩黨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終於通過 1 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接下來將制定計畫,更新美國公路、鐵路、公共交通、供水系統、電網和寬頻網路。另外,我們台灣傳產和高科技產業,能否從中分杯羹?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電影《黑帽駭客》癱瘓跨國銀行,現實生活中,一群叫做「黑暗面」的駭客團體,目標鎖定美國頂尖燃油管線營運公司殖民管線,讓多地一度陷入長達6天的「燃油荒」,背後更暴露美國基礎建設的軟肋,美國總統說拜登:「我們需要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總預算逾二兆美元,兩黨最後砍六千億,為了邁向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美國總統拜登,一開始推出高達2.3兆美元,相當於64兆台幣的基礎建設計畫,規模堪稱美國二戰以來最大,美國總統拜登說:「我們要建造更好的現代化道路,橋樑、高速公路、寬頻、港口和機場。」
拜登政府想要砸錢「重見美好」,但卻難以獲得跨黨派支持,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說:「共和黨會覺得說,民主黨的基礎建設太多把社會福利,也放在基礎建設裡頭,民主黨認為說,你今天把這種汙染的,這種開發石油的東西也算在基礎建設,所以雙方比較難達成共識,是在這一方面。」
說到基礎建設,不少人腦中想的可能是,基礎建設含軟硬體,錢從哪來兩黨分歧,蔣經國時代,造橋鋪路、建造機場、港口等,而美國的共和黨,傳統認知或多或少也是如此,但是對於民主黨和偏左派來說,基礎建設應該包含醫療照護、營養午餐、幼兒托嬰等等,只是這筆龐大的預算,錢從哪裡來,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將企業稅從21%提高到28%,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說:「共和黨是希望很多東西是叫做,使用者付費,但使用者付費基本上來講,就是對中下階層比較不公平,所以民主黨是希望多由這種企業稅,來貼補這一方面的這個支出。」這些分歧讓民主和共和兩黨還在磨合,只是無論怎麼磨,預算占最大的交通運輸是一定要執行。
二戰後最大計畫,台灣產業機會大,要力推電動車、改善道路安全、修繕橋樑、強化鐵路、空中和航路運輸,這背後有望帶動鋼鐵原物料和耗材,或將讓台灣的傳產,直接或間接受惠,台經院景氣中心研究員邱達生說:「基本金屬、電機、機械,占(台灣輸出美國產品)35%,現在這幾個項目,在他這個方案出爐之後,我們看到這個訂單都有很強勁的增長。」
除了傳產摩拳擦掌,高科技產業早已嗅到商機,尤其拜登說出這句,「這是基礎建設」畢竟在1990年代,美國在全世界的半導體製造業,約有37%的占有率,如今掉到12%,目的除了自主發展外,也要防止中國奪走高科技的領導地位,這時也有台灣的機會。台經院景氣中心研究員邱達生說:「在晶圓的高階製程,大概我們市占率是全世界90%,那因此這個拜登如果說,他要貫徹獨立自主的供應鏈,那非常需要台灣這樣子的一個,相對上算是戰略夥伴。」
除了半導體,拜登也想要投資寬頻,以填補數位鴻溝,這少不了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訊產品,而台灣輸出到美國的產品當中,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訊產品就占了65%,因此要推廣數位基礎建設,台灣或將扮演一定角色,只是這整個基礎建設預算,能否讓朝野滿意、順利過關,一切仍存在變數,就看雙方能否相互讓步。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