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君 葉耀天 報導 / 宜蘭縣
一場向金氏紀錄挑戰的骨牌秀,正在宜蘭縣立體育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預定排完一百六十萬塊骨牌後推倒,為了完成這場骨牌秀,來自日本、韓國、泰國和台灣四個地區的四十多名年輕人,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天,他們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連個噴嚏都不敢打,深怕一不小心就會毀掉他們好幾天的心血,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過來人才能夠了解,推動這場骨牌秀的日本,不僅希望再創造一個日本第一,也希望藉著這個機會,結合亞洲人共同來締造一次世界紀錄。
全倒的速度感,和清脆的聲響,給人一種莫名的快感,但許多人可能無法想像,這一瞬間倒下的骨牌,是靠多少設計的心思,及多少人力才堆積完成的,以每年都製作骨牌秀特別節目的,日本東京放送電視台(TBS),這次想締造一百六十萬片骨牌全倒,打破金氏紀錄的計劃來說,排立骨牌的時間,大概需要四十多天,然而推倒所花的時間,卻只要四十五分鐘,耗費五、六百倍的時間,只為了在一瞬間抓住觀眾的心。今年他們從日本移師台灣,並且和中華電視公司合作,在宜蘭縣的體育館,進行這個創紀錄的活動。
骨牌秀是在十三年前,從美國傳進日本的,當時只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骨牌倒下時候,呈現出的流動美感,並配合簡單的聲光效果增加趣味,然而在日本骨牌設計家佐藤正光發揚光大後,日本東京放送年年都推出變化萬千的骨牌秀節目,年年都在破自己的紀錄,五、六年來骨牌秀的金氏紀錄保持人,一直都是佐藤。
小小一片骨牌,如何堆積成五、六十坪大小的美麗圖案?又是什麼原理,使得這麼多的圖案,可以一塊接著一塊倒下來呢?答案可以從製作骨牌秀,特別節目的TBS製作單位身上找到,TBS以及佐藤先生,為了向外推展骨牌秀,這次特地網羅來自日本、韓國、泰國以及台灣四個地區,四十多名年輕人參加製作,希望集合亞洲人,共同締造一次世界紀錄,這些骨牌秀選手,都是製作單位精挑細選出最健康,而且最有耐性的精英,目前他們都集中住在,宜蘭縣體育館附近的宿舍,過著規律的住宿生活。
由於一百六十萬片骨牌是個浩大工程,因此他們每天都得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隨著推骨牌的日子越來越緊迫,加班的人也越來越多,許多人更是在大家好夢正酣的時候,就已經在體育館內排骨牌,穿著短袖上衣及短褲,是怕弄倒了辛苦排好的骨牌,而且必須打赤腳才能進入場內,更不能在場中奔跑,免得震垮了大家辛苦的結晶,這些規定雖然簡單,但由於壓力大,再加上累,仍然不時會有人弄倒骨牌。
弄倒骨牌的人,都會被記錄在黑榜上,做為警惕,所有選手中最年輕,才十九歲的鈴木里仙,還因為弄倒太多片骨牌,影響工作進度,而遭到警告。不過人算還是不如天算,由於骨牌是木製的,重量很輕,弄倒並不全然是人為的因素。也因此,製作單位把所有的氣窗都封死,就怕一隻小小的飛蛾,或是一陣風,就把大家辛苦的結晶給毀了,所有的選手也在佐藤老師的教導下,每隔一公分排一片骨牌,同時按照原來設計的圖案,一一為骨牌上色。
以體育館中間,這個四十坪大小的日本歌舞伎來說,正因為骨牌的幾個面,都上了不同的顏色,因此從講台左側,跟從講台右側上,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圖形,一個是影子,一個是清楚的人像,由於不論上色或是排骨牌,眼睛必須一直盯著小指頭大小的骨牌,因此許多選手感到相當吃力,為了鼓舞士氣,日本東京放送,特別在晚餐時間,播放過去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骨牌秀節目,鼓勵學員再接再厲,想像將來骨牌,全部成功倒下的成就感。
除了監督排立骨牌的動作外,骨牌秀的靈魂人物佐藤,常常拿著自己的設計圖,在場內到處比劃,並且研究如何將每個圖案連接起來,以增加骨牌倒下的數目,一百六十萬片骨牌,從一樓大體育館,沿伸到門外走廊,再到二樓的觀眾席,每一個環結必須接得很緊,否則骨牌連結動作將會中斷,破紀錄也就落空了,佐藤表示,其實骨牌秀的道理很簡單,運用的是水流的原理,他還當場示範,這是一種分枝的概念,由一分為二,再分為三,每一個骨牌還可以單獨發展成花式圖案,另外,也由於十多年的經驗,使得他構想出許多立體的變化,例如用這種特製的塑膠樓梯,可以讓骨牌上樓梯,製造交叉效果,一些別人認為無法完成的,他都做到了。
骨牌倒下像水流一般的速度感,再加上各種與現代科技結合的設計,正是佐藤的骨牌秀吸引觀眾的原因,也正因為觀眾的支持,佐藤不斷鞭策自己,每年都要打破自己上一年的紀錄。如果佐藤這次在台灣,這個包含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特色的骨牌秀,順利地打破去年一百四十六萬塊的紀錄,明年他將朝打破二百萬塊的目標邁進,這項紀錄將是十年前,美國人二十五萬塊紀錄的八倍。
骨牌原來是我國宋朝時候就有的戲具,後來被美國人設計為另一種方式發展,最後再經日本人發揚光大,日本東京放送願意每年花數千萬元的投資,保存這項東方固有的玩意兒,甚至還想藉創作骨牌秀,加強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骨牌的發源地在中國,目前生產最多的又是台灣,而維護中國這項傳統的偏偏是日本,這次骨牌秀活動,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即使像骨牌,這麼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兒,只要肯花心思,打破世界紀錄,揚名國際應該不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