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台北市
之前本節目曾經報導了台灣藍鵲露臉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引起了很大的迴響,許多觀眾被影片感動,也被拍攝影片的攝影師劉燕明所感動,最近劉燕明又端出了另一個他的精心製作,那就是「台灣野鳥百年紀」,這是國內第一部介紹台灣留鳥的紀錄片,影片一殺青,立刻造成轟動,在過去這段拍攝的期間,本節目不斷的和劉燕明接觸,發現他不但努力,背後還有一些幕後功臣,本單元播放「台灣野鳥百年紀」精采片段,並且認識這些為野生動物貢獻心力,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說說八年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基於一種理念和執著,八年前他不論晴雨,從早到晚蹲在淡水河邊,用十六厘米攝影機,和關渡水鳥展開對話,從此他瘋狂的紀錄了一系列,台灣特有野生動物的影像,也捧回一座座國際大獎。今年這個我國第一個用影片紀錄,野生動物生態的攝影家劉燕明,又完成了第一部介紹台灣留鳥的「台灣野鳥百年紀」,由於多年來,劉燕明的作品備受國內外肯定,因此這部「台灣野鳥百年紀」,還沒有公開放映,就已經造成轟動。
從「台灣獼猴」、「藍鵲飛過」,到今年剛完成的「台灣野鳥百年紀」,劉燕明的作品就像一塊金字招牌,受人矚目,然而這一部部作品能夠問世,絕不是八年前那個三餐不繼,卻一心一意想拍鳥的劉燕明可以獨立完成的,八年來,如果不是一個又一個,被劉燕明的傻勁所感動,而義務對他展開援手的人協助,今天這些備受肯定的作品也許還難以問世,他們都是紀錄台灣野鳥的幕後功臣。
一向喜歡電影攝影,把所有賺來的錢都全心投入的劉燕明,民國七十三年完成了這部,後來得到實驗電影金穗獎的「古蹟」後,留意到台灣環境的問題,從此走上生態攝影的不歸路。
劉燕明一心要用影片紀錄這些富意義事物,他認定方向賦予自己紀錄自然環境的使命後,便一頭栽進生態的世界,並且找到「旅鳥驛站」的作者劉克襄,義務的指導他拍攝關渡候鳥。
懂鳥又負責交通工具的劉克襄撐不下去了,劉燕明還是繼續拍關渡水鳥,沒有了交通工具,劉燕明扛著重得,他都沒辦法負荷的攝影器材,搭指南客運到關渡,就這樣劉燕明在關渡四個寒暑,為台灣留下第一部候鳥紀錄片。
拍影片是個很花錢的工作,不但攝影器材貴,底片也貴,沖片、配音也都是要花大錢的,劉燕明的解決方法是以片養片,他打工賺錢為商店拍些商業片子,賺的錢都用來拍鳥,幸運的是,劉燕明總能找上「志同道合」願意不收費,或收費打特殊折扣的人合作,早期為他做錄音的小黃,就是這樣的「好漢」,他經常利用半夜,錄音間休息的空檔為他免費錄音。
由於劉燕明的堅持,喚醒了許多人內心的熱情真性,也吸引了當時有心為台灣環境出力的「同好」,當時跑環保新聞的記者楊憲宏,就是這樣和劉燕明結下不解之緣,而成為後來,劉燕明公開問世作品的故事企劃及編劇。
被劉燕明傻勁感動的楊憲宏,決定要把劉燕明的故事寫出來,於是八個月後,開始有人認識鬍子劉燕明,認識劉燕明後,楊憲宏就經常到劉燕明家談片子、談環保,他也一直想要幫他,可是當時楊憲宏只是個窮記者使不上力,不過劉燕明的滿口爛牙卻有救了。
民國七十六年是劉燕明拍攝工作的重要轉變年,那年他認識了,當時林業試驗所六龜分所的分所長金恆鑣,劉燕明與老金的相會,使得「藍鵲飛過」的生態影片成為可能,也促使了「台灣獼猴」紀錄片的提早誕生。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台灣獼猴」殺青,這是劉燕明公開問世的第一部片子,一問世就造成轟動,不但入圍金馬獎,還在去年贏得,美國蒙大拿州國際野生動物影展最佳攝影獎,這部片子的完成過程極為艱辛坎坷,但也奠定了日後這些義務工作小組的合作方式,楊憲宏是故事企劃,劉克襄及楊憲宏的太太蔣家語擔任編劇,金恆鑣負責策劃及推廣影片工作,他們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參與劉燕明的影片,剛開始都是被劉燕明感動,慢慢地也覺得該為環保工作盡一分心,就這樣把他們牽連在一起,相繼完成「台灣藍鵲」,以及剛殺青的「台灣野鳥百年紀」,他們稱他們是「業餘的職業工作群」。
台灣獼猴的完成過程中,雖然得到台大動物系林曜松教授的支持,但是後來還是必須尋求新聞局的贊助,才得以公開問世,這樣的經驗使他們體悟到,工作小組可以義務幫忙,但是影片的發行,卻非得找到合作的對象才行,於是他們開始想辦法尋找可以合作的對象。
在元穠茶藝館看過劉燕明的影片後,台泥總經理辜成允就主動打電話給劉燕明,請他把影片帶到辦公室詳細討論,深入了解到劉燕明的工作情形後,辜成允便決定加入他們的行列。
今年剛完成,即將在十一月公開問世的這部,「台灣野鳥百年紀」,就是兩年前獲得辜家企業支持的產物,兩年來,劉燕明的工作環境改善了,辜成允見他老是一個人,扛攝影器材上山下海不是辦法,私下解囊給他買了部車做為交通工具,也更新了劉燕明的攝影機,所以這部影片的色彩就明顯鮮艷多了,也才能看到,遠在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台灣特有留鳥。
劉燕明堅持為台灣生態留下紀錄,喚醒大家對土地的熱情真性,使他的路愈走愈不孤獨,但是他還是取得太太的諒解,不生育孩子,因為未來能不能一直有人贊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他選擇的這條路,卻是一輩子的不歸路,他要把他這輩子,都奉獻在為環境生態盡力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