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文化知音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 基隆市

  行政院文建會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輔導各類的文化機構,建立自願服務的義工制度,到現在為止,全國已經有三千多位的文化義工,遍佈在各圖書館、博物館、社教館、動物園,和各縣市的文化中心,這些義工來自不同的階層和職業,他們有退休的銀髮族,有忙碌的上班族,還有學生和家庭主婦,這些義工的加入,使得人力不足的文化機構,得以維持對大眾的服務,品質也大為提升,更重要的是這些義工們只求付出,不求報償的情神,為社為真正帶來了一股文化清流。

  基隆和平島上的中船公司機械工廠裡,機器運轉的聲音隆隆作響,在偌大的廠房角落裡,有一位瘦削的技術工人,正在聚精會神地進行鉗工工作,這個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年輕人,有一個更平凡的名字「陳阿忠」。下午五點,下班的時間到了,阿忠收拾好工具,神情愉快地離開工廠,準備迎接今天另一段更充實的生活。

  晚上七點鐘,吃過了晚飯、洗過澡的陳阿忠,一身清爽地來到了基隆文化中心圖書館,穿上中心的金黃色義工背心,開始他七年來從不間斷的文化義工服務工作,目前他在這裡主要的工作是幫忙讀者影印,整理圖書和上架的工作,有的時候也幫忙演藝廳驗收門票,維持會場秩序,和協助家庭日親子活動的策劃和帶領工作,這些任務零星瑣碎,並沒有什麼特殊吸引人的地方,但是陳阿忠七年來如一日,在排定的時間裡從不缺席,而且主動地投入活動規劃,對於一個正值年少氣盛的青年而言,這種投入和奉獻的精神更難能可貴。

  陳阿忠這種長期熱忱服務的精神,使他今年獲得了代表文化義工最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而這一位人稱「阿公仔」的吳捷榮老先生,也獲得了銀質獎章。今年七十二歲的吳老先生,是目前國內三千多位文化義工裡,年紀最大的一位,退休以前曾經擔任鄰長工作,長達十六年之久,由於工作的性質使然,使他一直抱持著為人服務的觀念,退休之後,他選擇文化中心做為他延續服務理念的地方,也把這一份義工工作,當做老年生活裡最重要的精神寄託

  拿起麥克風就意興風發,面對人群就好像上了舞台,看到這個人面對遊客這一副帶勁的樣子,就知道他確實已經從工作中得到了無比的樂趣。有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目前木柵動物園裡面有兩個寶,一個是七十五歲的大象林旺,一個是六十三歲的解說員王虎城,經常逛動物園的人,一定會對這一位自稱「王老虎」的王伯伯印象深刻,因為每一種動物一經過他的解說,就會變得趣味橫生。你或許不會相信,這一位頂著大太陽,拿起麥克風就意興風發的王伯伯,只不過是動物園裡的一名義工,但是他投入動物園的義務服務工作,卻已經有整整十年的光陰。

  活到老,學到老,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這樣的道理在文化義工裡,到處都可以找到鮮活的例子。這是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中心裡面所展示的迴轉儀原理設備,這一個是角動量的守恆律設備,另外這一個是展示不分內外,無始無終,巡迴不已的「麥比烏士帶」,這些深奧的物理原理,經由楊老師的解說示範,原本只是走馬看花的遊客,很快就能頓悟,而且無不做得趣味盎然。對於本身是讀森林系的楊耀桐老師而言,要把上百種深奧的科學展示一一瞭解,並且朗朗上口地為觀眾解說,其間不知道花費了多少的時間和精神,但是這種教學相長的經驗,正是楊老師參加文化義工,所要追求的宗旨。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義工,都可以得到掌聲和舞台,還有很多的義工,是在渺無人知的角落裡默默地奉獻,祝鶯如是一個標準的家庭主婦,有一份工作,一個美滿的家庭,當孩子長大之後,自己覺得行有餘力,於是每個禮拜固定抽出,四個小時的時間奉獻給科學博物館,和這些動物標本相處在一起,對外人而言,這實在是一個靜態地幾近無聊的工作她卻樂此不疲,一做做了好幾年,而且從來不缺席。

  有人說,義工朋友是一群快樂的傻瓜,外人看到的是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傻瓜行為,而他們自己卻用心去感受,心靈的愉悅和滿足,事實上,他們才是這個爾虞我詐,激烈爭逐的社會裡,真正享有福氣的人,他們就像一座發電廠,不斷地為社會散發出光熱和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