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飄飄處處聞-國樂登陸東歐

陳惠敏 林勳裕 報導

  高雄實驗國樂團,前陣子遠赴東歐做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巡迴演出,中國的樂曲、中國的樂器,在他們的彈奏之下,深深的吸引了波蘭、捷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等地的民眾,上至部長、官員,下至小市民,都深深地被這些來自中國的音樂使者所感動。五十位團員在拮据的經費下,完成了二十天的艱困行程,用他們的汗水搭起了和東歐民眾情感和友誼的橋樑。

  中國的音樂述說著一個來自神秘東方的故事,阿里山的神木破霧而出,聳立在雲霧繚繞的山林裡,歷經了歲月的洗劫卻不改它的倔強蒼勁,幾千年來神木眷顧著身邊的山林,也呵護著生活在它腳下的原住民,登山火車迎著和暖、輕柔的山風,緩緩上山,帶著遊客走入時而寧靜,時而愉悅的山中歲月。在作曲家關迺忠的指揮下,胡琴、琵琶和多種中國樂器所演奏出來的「山地印象」板胡協奏曲,正引領波蘭華沙的愛樂者,浸淫在如癡如醉的中國音樂裡,胡琴演奏家丁魯峰手中的雙千斤板胡忽高忽低,複雜的技巧和飽經滄桑的音色,充分展現中國樂器的表現力。

  「原鄉與本土」這首樂曲,是一部音樂卷集,全曲以台灣傳統的音樂基調為主,並且以迴旋式的創作手法完成,作曲者廣泛地運用台灣福佬民歌,南北管戲曲的唱腔,客家民謠以及歌仔戲的旋律,融入樂曲中,創造出另一個極富鄉土色彩的主題,也成功地將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概略性地介紹給東歐的聽眾。

  鎖吶,這種樂器對於東歐人而言,相當的陌生,但是經由青年演奏家郭進財的吹奏、舞弄,鎖吶奔放出優美動人的旋律,有如飛龍在天一會兒沖霄直上,一會兒狂下千里,聽眾的情緒隨著音樂的起伏,歡愉全身上下的筋骨頓時舒展開來。

  高雄實驗國樂團的五十多位團員,背負著沈重的行囊和樂器,懷抱著中國音樂開拓者的豪氣,一腳闖入音樂水準相當高的東歐,從波蘭的華沙,經過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政變中的莫斯科、拉脫維亞的里加,到捷克的布拉格,由於巡迴演出的經費拮据,團員必須從華沙、明斯克、莫斯科趕搭火車,一箱一箱龐大而沈重的樂器,就得靠團員們通力合作,來來回回的搬上火車。橫跨歐亞的火車載著異鄉的遊子,熬過漫漫的寒夜,每當俄羅斯人述說著火車上的搶劫傳奇時,都會驚嘆的發現,樂團才剛剛度過一段危險之旅。

  白俄羅斯在蘇聯瓦解後宣告獨立,由於物資缺乏,經濟不振,所以民眾的生活非常辛苦,但是白俄羅斯的文化,則足以讓這個困厄的民族感到驕傲,明斯克民族音樂學院的樂團,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國樂團,穿上傳統服裝,透過俄羅斯揚琴,手風琴演奏出動人的音樂,抒發俄羅斯民族數百年來的悲歡離合,淒冷的夜晚擋不住俄羅斯對於音樂的熱愛,白俄羅斯國家音樂廳裡,部長,音樂家、學生和小市民齊聚一堂,陶醉在中國音樂裡,這個時候身歷其境的人,會真正體驗到音樂是沒有國界,沒有距離的共同語言,兩個全然陌生的民族在音樂的作用下,已經接觸到彼此心中澎湃翻騰的熱情。白俄羅斯的文化部副部長瑞拉特爾,也是一位民族音樂家,在接見國樂團代表時,一再表達與中華民國進行文化交流的誠意。

  在拉脫維亞的里加、捷克的布拉格,高雄國樂團是第一支,來自中華民國的傳統音樂訪問團,在演出後的酒會中,捷克政府和民間人士一致表示,為了進一步增進雙邊關係,將在明年舉辦第一屆布拉格台灣節,提昇兩國的友誼。

  二十天的旅程,國樂團團員固然必須日夜兼程趕路,忍受天寒地凍的勞累,但是也看盡了北地風情、異國文化,確實讓這些年輕人成長了許多。熱烈的掌聲,滿堂的喝采,東歐人與中國人的距離似乎不再遙遠,語言的隔閡,文化的差異在音樂的催化下,已經搭起一座橋樑,我們相信只要願意伸出友誼的雙手,政治上的禁忌再也不會成為彼此間的障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