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情‧旅情‧故國情-黃河之美(二)

張嘉君 李中恩 報導

  黃河發源自青康藏高原之後,向東奔流,經過S型的轉折後,穿過了甘肅、寧夏,環繞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又受到的呂梁山阻擋掉頭南下,至此就從北向南,像一把利劍把黃土高原劈成了兩半,開出了一條深邃的峽谷,這個峽谷又因為地勢的高低不同,而形成了幾處天然的景觀,看完了龍門之後,接著一探啟發大禹治水的壺口瀑布。

  離開龍門之後,製作小組一行繼續上溯黃河,由於這段黃河是它自發源地東流後,受呂梁山阻擋才南切黃土高原而下,因此大都位於山谷中。而我們的目的地是河谷底部附近的壺口瀑布,因此儘管路況再惡劣,仍然勇敢地行進。離壺口瀑布十幾公里處,已經隱約聽到轟鳴,再往前去又見著懸掛在半空中的霧氣,想來這裡朝聖的人,不是只有我們而已。

  壺口瀑布得其名,乃是因為河水氣勢,就像滿水的水壺注入到小茶杯中一樣,因為黃河南流後,從原來寬四百米的河道,一縮而為三五十米的河道,再加上落差又有百來米,因此所有的河水到了這裡,就像衝鋒陷陣的敢死隊一樣,有洞就鑽,在這裡的河水就像沸騰一般,不斷翻滾著金浪,在輕風的吹送下,冒著熱氣,如果被這股懾人的氣勢吸引,一步步走向它的跟前,可千萬要當心,一落下去恐有十層樓高,只有在清醒的時候,才會發現隨著微風飄送過來的水滴,就像下雨天濺到身上的泥滴。詠嘆壺口美景的詩詞很多,不如聽聽壺口瀑布風景管理所的郝丁山怎麼說。

  壺口除了美景十分引人入勝之外,據說大禹治水的靈感也來自這裡,因為大禹從壺口的地勢中,體會到水庫的概念,如果能把一部分的水存起來,主流的水就會變小,多給它幾個通道,下游就不致於泛濫成災,關於大禹治水認真的態度,郝丁山又說了個有趣的傳說。

  雖然只是傳說,然而這個地方的氣勢之壯,兩年前曾經讓畫家梁丹丰生了場病,因為據說人太渺小,面對大自然的氣魄可能承受不了,儘管如此,梁丹丰還是在大太陽下待了兩、三個鐘頭,並且再度帶領製作小組來這裡捕捉美景。

  滴水穿石,黃河水不斷侵蝕呂梁山邊的綠色砂岩,頁岩,甚至更為堅硬的三疊紀時代的綠色砂岩,再再證實它的威力,以及不斷向大海奔流的決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