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輕鬆登場

曾萬 杜廣奎 報導  / 台北市

  音樂可以用治療人身體和心理的疾病,甚至可以用音樂療法來發掘一些音樂的天才,國內一批熱心特殊教育的人士,正在推動這種歐美行之多年的音樂治療理念,因為能將音樂治療運用在各類殘障人士、老年人、病人的照顧和復健上。

  這裡不是幼稚園,也不是托兒所,而是育仁啟智中心的小團體音樂治療班,這裡一共有三十位學齡前的小朋友,他們有的是智障兒,有的是自閉症,還有一些是得了唐氏症和多重障礙的兒童,去年八月才自美返國服務的音樂治療師謝佳玲,正運用音樂來幫助這些小朋友,克服語言和肢體上的障礙。

  從一批一批參與團體音樂治療的小朋友臉上,我們似乎看到了不少的希望,自閉兒的封閉與固執解凍了,智障兒也不再鴨子聽雷,漫不經心,音樂的神奇,增加了他們的人際關係,增進了肢體上和語言上的使用能力,陳媽媽四歲大的女兒,也是育仁啟智中心的一員,兩年多來,這裡的團體音樂治療,已經使她罹患唐氏症的小孩,能夠開口說話、開始走路。以陳小妹妹的成績,如果透過一對一個別的音樂治療,她的語言發展和認知障礙,或許會有很大的突破。

  所謂音樂治療,並不是聽音樂,而是透過不同的旋律、設計過的樂器和音樂活動,來幫助患者克服不適應症,使治療對象健康的一面誘發出來,因此一對一的因材施教,其實是最理想的音樂治療方式,領有美國合格音樂治療師的謝佳玲老師,正在為這個自閉症小朋友,進行個案的音樂療法。

  音樂治療簡單而言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包括聽音樂、玩弄樂器,創造聲音,第二個階段是建立人際和自我,最後再學習音樂彈奏的技能,正在打鼓的這位同學,跟老師學了兩堂課,就奇蹟似地學會了打鼓,以前人家說他智障向他丟石頭,現在他是這座啟能中心同學的偶像,在鼓聲和掌聲中,他找回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音樂治療的好處是,可以在漸進穩定的情境中,使參加活動的成員情緒穩定,減少侵略他人的行為,而治療對象,也會因為上課生動活潑注意力比較集中,容易激發想像力,改善人際關係。

  謝佳玲老師今天帶了幾位,文化大學音樂系的學生,一同參與音樂治療的實習活動,一位音樂治療師的養成,除了必須修習本門的音樂、藝術和舞蹈之外,還要熟悉音樂治療、行為科學、心理學、教育學及身體和自然科學等等,音樂治療在歐美各國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國內卻才剛剛起步,用來服務特教學生。有時候音樂治療師還會在「病人」當中,發現一些音樂天才,這位十六歲的智障孩子就是一個例子,謝佳玲老師創作的兩小節音樂,他不到三十秒就學會了,而且還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詮釋。

  上週六,國際特殊才藝協會中華民國總會,舉辦了一場音樂治療研討會,國內多位音樂治療師與會,也吸引了不少關心這種療法的民眾參加,在美國從事十八年音樂治療臨床工作的張初穗老師,談到了她在國內免費治療的一個案例。

  這裡是美國紐約的一家音樂治療中心,音樂治療師正在幫助多重身心障礙的小朋友,進行音樂復健,目前美國有一百多所大學,設有音樂治療的專業學科,三千多位合法的臨床音樂治療師,但是國內既不普遍,也沒有合法的音樂治療師這個名目。

  或許您會問,是不是要具備一些什麼音樂細胞,或者什麼能力,才能夠接受音樂治療,專家說這倒不必。運用音樂和音樂經驗,可以幫助「病人」增進非音樂的技能,進而發掘他們潛在的才情,與生命價值,我們國內或許也可以取法歐美,多多推廣用音樂來濟世救人。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