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大預測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每次國外發生大地震,都會引起國人相當的關切和擔心,受到日本關西大地震的影響,嘉南地區剛好最近幾天又連續發生兩次有感地震,使得大家一陣驚慌,國內有幾個重要的地震帶,除了花蓮地區在七十五年和七十九年,各有一次傷害性的地震,以及台北地震在民國七十五年造成十一人死亡之外,像嘉南地區最近的一次大地震,都已經離現在有三十一年的時間了,正因為大型的地震許久沒有發生,能量持續累積,危險性相對增加,到底未來時候會有爆發的可能?本單元有精彩分析報導。

  大約二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由一個完整的陸塊所構成的,之後這個陸塊破裂成幾個板塊,並且開始緩慢地漂浮移動,經過二億年漫長的歲月,終於成為現在的面貌。由於地球內部的熱能依然活躍,並且還在不斷地尋找空隙,釋放熱能,所以地殼上的板塊也一直處於漂移的狀態,當這些板塊因為移動而造成碰撞,擠壓和磨擦時,他們彼此接觸的地方,也就成為一條一條的地震帶。台灣和日本一樣,都處在這樣的地震帶上面。

  西元一九○六年,嘉義地區發生芮氏7.1的大地震,從這幾張歷史照片可以看出房屋倒塌、鐵軌彎曲的情景,這個地震造成雲嘉地區人死亡,四十年後,也就是一九四六年,台南新化也發生芮氏6.5的強震,造成74人死亡,一九六四年,台南白河又發生芮氏6.5的地震,造成106人死亡,這也是雲嘉南地區最後的一次強烈地震,距離現在已經三十年了,根據地震發生的周期性和能量累積原理,最近幾年地震專家一再預測,西部地區即將發生大型地震,地震的發生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經濟部地震研究所的陳肇夏副所長,提出了一套比較精密的推算方法,為我們做了一個台灣地震三百年的大預測。

  根據陳副所長的分析,雲嘉南地區從一七三六年開始,以長短週期交替的方式,發生了十次大地震,這些週期有相當穩定脈絡可以追尋,在這個圖裡面,綠色的圖代表長週期,橘色的代表短週期,每一次三十年以上的長週期之後,都有一個十幾年以內的短週期,雲嘉南地區距離上一次一九六四年的大地震,已經有三十一年的時間,由於沒有短週期的地震發生,所以應該以四次長週期來套算,套算的結果下一次的大地震,比較可能發生在一九九七到二○二○年之間。以同樣的方法來推算中西部和花東兩個地震區,下一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分別是在二千年到二○二○年之間。

  這是印度群島板塊向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造成歐亞板塊地層隆起,形成喜馬拉雅山的情形,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用來解釋,台灣中央山脈形成的原因,由花蓮港港口南望,左邊的海岸山脈正隔著台東縱谷,推擠著右方的中央山脈,所以整個花東縱谷和鄰近的花蓮,台東和宜蘭地區,都處在最不穩定的地震帶上面,從這個立體的地震震央圖可以看出,百分之八十的震央都集中在東海岸,尤其是花蓮附近,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花蓮發生了一起芮氏五的地震,雖然威力還不算大,但是已經引起高壓電線桿起火燃燒,高壓電線脫落,引燃數棟民房,而花蓮正在施工中的一號道路高架橋,也有12根樑柱倒塌,市區內十一層高的國際大樓,也嚴重傾斜龜裂,蘇花公路嚴重坍方落石,花東地區雖然因為震源比較深,降低了地震的破壞力,但是斷層特別多,卻是地震之外的另一項威脅。

  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晨點分,花蓮地區發生了一起強烈地震,除了造成花蓮本地的災害之外,東北部地區無一倖免,蘇花公路坍方,南方澳漁港漁船沉沒,宜蘭全天發生八次有感地震,基隆則是幾十年來震感最強烈的一次,而受災最嚴重的卻是台北盆地,這一次的地震,把台北縣中和市三層樓的華陽市場整個震垮,造成十一人死亡,三十七人輕重傷的慘劇,除了華陽市場全毀之外,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十四層高的裕台大樓,也嚴重傾斜,使得住戶紛紛搬遷,不敢居住,基隆路一段的惠寶大廈則是嚴重龜裂,傷及結構大樑,台北人很難相信,遠在花蓮的地震,竟然會對台北盆地造成這麼大的威脅。

  為了瞭解台北盆地的地質特色,同時在國科會和工技學院擔任地震研究工作的,李咸亨教授以六年的時間,根據個鑽探孔的地質資料,建立了這一套大地工程地質資料庫系統,根據這個系統顯示,紅色的部分代表黏土層,台北盆地大部分,就是屬於這種震動周期比較長的黏土層,所以地震對於台北盆地,不同區域的不同樓層建築,有很大的威脅。

  也就是說,土質周期1.5的地方不要蓋15層左右的建築,土質周期1.1左右的地方,則不要蓋十一層左右的房子,以免土壤周期和建築物高度契合,而產生更大的共震現象。

  從李教授這個簡單的模型實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震動頻率高的地震,對矮房子的威脅比較大,相對的,震動頻率慢的地震,反而對高層建築有較大的威脅,根據這個原理,和這一份台北市區土壤自然週期等值圖可以判斷,台北市區十層到十五層的建築物,都要特別防範震災的來襲滿台北盆地除了要防範因為土質週期較長,所帶來的共震問題之外,某些地區還要特別防範較大的水平地震力。

  從地震發生的周期來看,雲嘉南地區正在逐漸步入爆發大型地震的高危險期,再加上這個地區震源淺近,破壞力更為可怕,目前西部走廊高度開發,大型都會區櫛比鱗次,一但引爆類似這一次的日本關西大地震,後果實在不堪設想,而東部地區由於位在二個大板塊的接合處,所以地震頻率最高,也要隨時防範震災的侵襲,至於台北盆地雖然距離震源有一段距離,但是由於土質結構特殊,同樣可能蒙受嚴重的震災。台灣每年發生四千多次芮氏一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天十幾次,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搖籃,雖然這些年來沒有發生大型的地震,但是我們絕對不可以因此而失去警覺,因為地震總是在人們沉睡的時候來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