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
先前我們報導中山大學和正修科技大學所組成的研發團隊,找到了一種會吃戴奧辛的細菌,可是,您可能想不到,啟發這個團隊靈感的,竟然是來自一位高中生李雅廷的科學展覽作業,她為了找出分解蚯蚓屍體的細菌,意外促成細菌分解戴奧辛的大發現。
研發團隊找到了這個名叫門多薩假單包菌,這個菌種原來就存活在台南的中石化安順廠的土壤當中,所以這株特有的菌種,可以適應汞濃度很高又具有鹼性的土壤,以微生物的方式處理中石化安順廠戴奧辛污染的可行性非常高。
中山大學教授劉仲康說,這一株菌將來我們把它繁殖以後,灑到廠址去做污染解決的話,它可以完全適應這個環境,因為那本來就是它生長的家。把它拿出來大量培養再把它擺回家裡,就沒有問題。從國外買可以分解戴奧辛的菌來講的話,它不見得耐汞。灑倒我們的廠址汞濃度這麼高,國外的菌根本受不了,一下子就死掉了。
然而這項重大發現的靈感,卻是來自於就讀高雄師大附中的李同學,剛開始李同學是以蚯蚓作為清除戴奧辛的方式,她發現蚯蚓幾乎活不過兩天,但是死掉的蚯蚓竟然被其它的生物分解。她表示,覺得可以為中石化附近工廠的土壤污染進一步的作改善,感到很開心。
實驗室各項精密的測試裝備,像是高解析度氣相層析儀,協助研發團隊分析重要的數據,目前已經將這項成果申請專利中,利用這項微生物分解法,預期可以節省整治戴奧辛的經費。
正修科技大學教授張簡國平說,用這種微生物的方法,當然就可以直接在現地復育,這樣也比較不會破壞環境。
研發團隊希望未來可以先在中石化安順廠,找一塊土地實地進行戴奧辛分解試驗。(記者孟昭權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