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7 23:00

古早味 懷舊柑仔店

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新北市

  說到復古跟便利呢,在過去的「簳仔店」,現在的便利商店也達到這樣的效果跟目的,現在大街小巷都是便利商店,不但要什麼有什麼,服務項目更是琳瑯滿目,便利商店徹底取代了傳統的雜貨鋪,可是傳統小店的記憶讓人覺得有一種溫馨的感受,當年這些雜貨鋪,大家就叫它「簳仔店」,有人認為簳仔店應該寫成柑是這個柑橘的柑「柑仔店」或者酒矸倘賣無的矸「矸仔店」,那麼這些小店鋪除了販賣日常用品之外還具備了訊息收發的功能,在台北縣九份就有一名收藏家用他的細心幫我們留住了記憶,就要帶您去看看他熱鬧的「簳仔店特展」。

  台北瑞芳的九份礦山小鎮昔日因為開採金礦,一夜致富,百餘年來紙醉金迷、享盡風華,如今歸於平靜,恢復村姑的打扮,全賴觀光聚焦重新出發,不過文化底層的豐沛脈動,終於找到搬演鄉土記憶的最佳舞台,20年家喻戶曉的九份芋圓開創口碑的賴阿婆擺攤店頭,現在傳到了第三代孫子賴志賢,這個土生土長的瑞芳憨哥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雖然門口賣的還是三色芋圓,可是他卻另有宏大志願,要把屬於瑞芳的傳統趣味傳承下去,於是九份陡峭爬坡的汽車路上最顯眼的大樹腳下「九份鄉土館」站得腰直胸挺,開始叫賣熱鬧繁複的各色鄉土文物。

  經過多年有計畫的蒐集整理和歸類建檔,賴志賢的各類收藏已經數量驚人,因為館內空間有限,目前只能陳設部分的典藏,不過代表九份的礦坑文化還是九份鄉土館

最搶眼的觀賞焦點,賴志賢在台北骨董店找到了礦業鉅子、顏雲年的半身胸像、黝黑的臉龐上,黑金礦脈的特殊個性,獲得充分顯現。

  不見商賈氣息的賴志賢,其實不只是熱中蒐集鄉土古玩更是台灣民俗的守門人,他到處收購清代流傳下來的阿公、阿嬤的童玩和藝品,讓北台灣的歷史拼圖多了最趣味的一角,今天夏天黃金博物館推出「2010礦山金采節」,特別情商賴志賢展出壓箱寶貝,透過「瑞芳簳仔店特展」進場觀眾都有機會重溫兒時的舊夢,他多年努力的心得,反映出他對鄉土題材的過人毅力。

  瑞芳簳仔店的特展,顧名思義就是雜貨店的歷史回顧展,在短短兩個月的展期中,賴志賢展出琳瑯滿目的各色收藏,生動重現了六○年代的復古風情,帶領觀眾一起通過時光隧道,重溫褪色的兒時回憶。簳仔店所說的「簳仔」就是扁平竹編的圓盤容器,可以曝晒食物或是風乾滷味,清末的老式雜貨店鋪,最常擺設這類容器,因此也被稱為簳仔店,後來更被以訛傳訛寫成「柑仔店」,瑞芳這個地名的起源,據說就跟簳仔店有一段奇妙的淵源。

  瑞芳早期稱作柑子瀨,據說當地唯一的一家雜貨鋪又以「瑞芳」為號,所以後來瑞芳店就成了地名,不過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瑞芳店這個地名更成了廣泛使用的名稱,日軍把這裡當作重要的軍事訊息收發處,不但登上文書記載而且沿用至今,當時往來這個商鎮的旅客購買日常用品,都會提到要去「瑞芳」,而瑞芳這個名字更因此代表了傳統雜貨鋪簳仔店,這段傳說至今還是當地人津津樂道,至於年份考據也就無法追究了。

  因為對簳仔店情有獨鍾,賴志賢保有很多幾乎失傳的收藏,金瓜石一帶氣候變化特別急遽,秋末初冬溼冷多雨、陰霾襲人,老人為了抗寒都靠「古早暖暖包」也就是竹子編織的手提火籠、鐵製炭盒裡收置悶燒的木炭加上包裹的粗糙毛巾,就能在厚重的冬衣裡面發揮保暖的功能。在山城小鎮飽受寒風肆虐之際,確實是極其貼心的智慧巧思,另外還有木造彈珠檯、香菸盒做成的飛鏢、鋁罐製成的帆船、草繩和鐵絲編織的童玩,每一樣都讓人莞爾發噱。

  早期因為交通不便,簳仔店不但是地方上最重要的物資補給站更是連絡感情的重要據點,賴志賢希望透過簳仔店的記憶構築一個前所未有的瑞芳故事館,九份孩子賴志賢愛鄉、愛土從琳瑯滿目的童玩出發,在儲藏記憶的簳仔店落腳,他想為這塊土地成立一個瑞芳故事館,為在地文化創造薪傳契機,賴志賢最純樸的願望或許有一天可以在瑞芳、在九份成就一個新的觀光據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