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1 23:40

快樂學習 不想考基測

沈佩君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不知道您家有沒有國中生?不管是以前的「高中聯考」還是現在的「國中基測」,都是人生中第一個重大考試,國三的生活幾乎是天天小考、週週大考,就連「模擬考」要訂在什麼時候,學校和教育部各有意見,15歲的國三的生活就該考試中度過嗎?最近在網路上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不想考基測」爆紅,有趣的是,導演只是個高一學生楊逸帆。

  這部紀錄片入選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讓楊逸帆成為最年輕的紀錄片導演,他以學生的角度出發,抒發大考壓力下,學生們必須犧牲創意和興趣,特別的是楊逸帆唸的是國內第一所「沒有學籍的高中」,這裡強調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完全不用擔心考試,今天華視新聞雜誌要帶您來看,這樣特別的教學環境,敎出這樣有想法的年輕導演。

  加油加油加油,舉起你的雙手,金榜題名,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比賽,面對人生中第一個大考,能不能有好的高中念?全看你國中基測考得如何,從學校、補習班到K書中心,國三學生們各個繃緊神經,一分一毫不敢鬆懈,迎戰基測,您一定很難相信,現在的國三生暑假一開學就要面對聯合模擬考,一個學期至少有三次的段考、四次的模擬考,還不包括各科的小考,平均三到四個禮拜就有一次大型的考試,現在就連模擬考該不該改到週末考,教育部和學校、家長意見僵持不下,但不變的是趴在書桌前奮力想擠出答案的國三學生。

  正值十五歲青春年華的國三生活真的就該全部耗在K書上頭嗎?黑板上的日期倒數著基測來臨,考前緊繃的氣氛,這是基測帶來的痛苦,如果沒有基測,十五歲的生活應該要這樣過,玩音樂、在操場上奔跑,生活中充滿歡笑,但是因為有基測,十五歲的生活變質了,這部「不想考基測」的短片在網路上爆紅,您一定很難相信,這部片的導演是他,今年高一、才十六歲的楊逸帆,這部紀錄片獲選為國藝會補助金四十萬元,楊逸帆瞬間成為國內最年輕的紀錄片導演。

  拍了「不想考基測」,實際上楊逸帆還是去嘗試了,還考到了台北市的永春高中,但他念不到兩個月就放棄了,回到宜蘭讀書,其實他選擇轉校的環境非常特別,瘋狂搖滾、盡情沈浸在電音的世界,想成為專業的彩妝師,在老師臉上塗塗抹抹,要展現最新的彩妝技術,還是想成為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素描畫畫得微妙微肖,別以為這些同學是利用下課時間在玩社團,其實這就是他們「正常的」上課生活,沒有鐘聲、沒有制服,這是台灣第一所「沒有學籍的高中」,他們強調的就是讓學生們的興趣是什麼就盡情去發展,像是高二的林芳柔彩妝技術無師自通,自己慢慢慢慢練習。

  張智翔立志成為藝術家,一旁的老媽全力支持,而喜歡影像的楊逸帆和他的伙伴們隨時拿著DV在拍紀錄片,六分鐘的影片未來將拉長到一個小時,他們的鏡頭跨出校園,走到每一場全國教育會議,紀錄教育改革的歷程。拍攝過程當中,不管是器材還是腳本,他們都得自己來,就算熬夜剪影片,老師也從不過問進度,還要自己北上國藝會說明拍攝進度、爭取更多的補助金,這些全都是他們獨立學習的過程。

  讓孩子找到最恰當的發展點,坐在逸帆身旁的就是這個學校的創辦人,教授楊文貴和老師樊琦,更有趣的是他們就是楊逸帆的爸媽,常常談很多的理論,這裡的學生

其實面對心裡頭的挑戰其實比外在的人看到得更多,楊文貴原本是師範體系的教授,專長做教育研究,放下了教鞭來這裡辦了個體制外的學校,這種讓學生自由發展的環境,沒有考試壓力,創造出楊逸帆這個年紀最輕的導演。

  相信您一定不陌生,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人喊出「拒絕聯考」,那個拒絕聯考的小子,當年的男主角現在已經是三個小孩子的爸爸了,巧的是他的兒子曾經跟楊逸帆還是同學,跨世代的反骨想法在教育制度上出現了交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大概只有5%的父母親能夠達到這個願望,當其他60%的國中還在能力分班、每天早自習的考試學校超過了40%,還有39.4%的學生每天待在學校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升學壓力逼得大家喘不過氣,在體制外教育環境下的楊逸帆和這群自學長大的孩子,卻想透過鏡頭表達苦悶。

  被考試壓榨的台灣學生,除了學生以外,需要老師、家長甚至政府重新來思考,是不是需要有一點改變,或是說是不是需要多給學生一點空間,一個寫書拒絕聯考、一個用影像拒絕基測,儘管名稱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口中的教育制度,跨越了三十年來竟然完全沒有改變,還是掌控在考試制度下,他們不是拒絕基測的學生,只是想透過興趣學習另闢一個成長的空間,他們對教育有更深的期待,想證明不考基測也會有自己的一片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