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瑋婷 黃翊真 報導 / 新北市
小時候大家都有做過勞作的經驗,您還記得手作木工的成就感嗎?接下來我們要帶您看,一群在林口山區築夢的木工人,他們熱愛手作的故事。這是台灣第一所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林東陽教授,2003年從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退休之後,有感於台灣家具代工的興衰,決定要培養在地的設計師。
10年前回到林口老家,先成立台灣第一座家具知識館,接著又創立木工實驗學校,沒有統一的進度和課程,不管年紀多大,不管什麼職業,老師們強調因材施教,每個人都可以上山「修行」。沒想到名氣愈來愈響亮,還有人遠從紐約、香港澳門,來台學做木工。也難怪有學生說,這裡就像是個森林夢工廠,只要有夢想,就能發芽茁壯。
來到了新北市林口的偏僻山區裡,不仔細看絕對找不到,這棟被樹林包圍的挑高房屋。走進裡頭,木屑飛揚,空氣裡充滿木頭的香味,這裡就是台灣第一所的木工實驗學校。
砂磨、刨木頭、鑽洞、利用機器裁切自己設計的花邊,整個工作室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看著手中作品漸漸成形,每個學生都懷著興奮無比的心情,在這裡學木工,不用按表操課,每個學生只按照自己所想的製作手工家具,像這位學了一年半的屈先生,家住宜蘭,每個禮拜都開兩個小時的車到林口上課。
另一邊,這一個便當盒,則是裝滿著一個父親對孩子的疼愛;還有這張搖椅,是來自苗栗三義的卓先生,要送給父母親的禮物,但一體成行的結構,難度相當高,光是刨木頭,就讓人吃盡苦頭。
像這樣的學生,八年來有五百多位,從開辦時只有六日授課,到現在一週六天,只有周一休館,老師也從一位增加到三位,一年有兩個學期,扣掉寒暑假一期四個月。許多學生一學就是四年甚至八年,沒有學習的年限,可以終身學習,除非學員離開,才有名額,假日班尤其熱門,還得候補排隊。
引領素人學習木工的風潮,幕後推手就是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林東陽教授,一頭白髮,輕鬆打扮,給人深刻印象。時間倒回2003年,林東陽剛滿55歲,從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退休,唯一不放心的是上千本有關家具的藏書,原本想要捐給學校,沒想到遭到婉拒,還好老家懷德居順勢包容。
想不到老三合院,不只成了台灣第一座家具知識館,後來更成為台灣木藝復興的據點,2006年9月,林東陽老家旁的廢棄豬圈,變成了木工實驗學校。
當時台灣幾乎找不到學木工的地方,林東陽卻一步一腳印,從零開始,他把這裡定位為實驗學校,沒有統一的進度和課程,不管年紀多大,不管什麼職業,都可以上山「修行」。
透過採訪,我們難得體驗了木匠生活,這也印證不管是男生女生,只要有勇氣敢嘗試,也可以自己動手,體驗生活趣味。甚至還有遠從紐約、港澳來的學生,像是38歲來自香港的電影攝影師-鄭先生,辭掉工作,專程來台long stay一年,就為了一圓木匠夢。
不少學生趨之若鶩,因為在這裡不只學做木工,也是一種生活的反思。有人更申請到紐約、德國的藝術學校,朝夢想前進。也有人學成之後,開班授課,深山裡的木工學校,在台灣引發的漣漪越來越大。
像是資深學生吳宜紋,賦予廢棄木頭新生命,打造出餅乾造型的板凳,一舉摘下2010年,台灣工藝獎創新設計組首獎,還有這十年來的精華,全都匯集在「木師之夢」的展覽裡。
林東陽仔細地介紹,言談中都是替學生感到驕傲。從家具知識館、木工學校到基金會,現在還籌辦一所「木師教堂」,與台北大學合作,要將木工教育納入大學的通識課程。
林東陽有感於台灣家具代工的興衰,過去並不重視木工師傅的價值,而是陷入了大量生產的迷思,他希望能把這份回歸手作與自然為伍的精神傳下去。
100坪的木工實驗學校,靜靜地在山林裡往下紮根,一批批台灣木工種子,正不斷遠播,為台灣的木工藝刻下美麗的一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