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他終於來了

聖嬰他終於來了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從去年年初起大家就不斷受到國外氣象單位的預報,媒體加強報導的恐嚇,說去年年底將有「強聖嬰現象」發生,將引起全球氣候異常,天災頻仍。以今天氣象科技的能力,最終竟然將「不確定性的預報」引導至如此的推論,造成民眾恐慌,不會太超過嗎?結果呢!去年底強聖嬰沒形成,一直到4月分的資料才確定「聖嬰現象」終於成形,至於是強是弱,目前看不出,還要持續觀察;但有些國家氣象單位不理會科技極限,又急著去猜測可能是強聖嬰,這些國家如果受到影響,經常都很嚴重,所以採用過度防範的態度,無可厚非。但我們處在與它不相干的地區,跟著「瞎起鬨」,就無必要了。當然媒體最喜歡了,又有新聞,但是否可信?就不受關心了。

容我為大家解釋「聖嬰現象」在氣候預報中扮演的角色,所謂「聖嬰現象」定義是指中太平洋海溫高於氣候平均值0.5度,連續達5個月。所以該海域水氣會比較多,大氣壓力輕,有利低壓存在,影響到大氣波動而傳遞到全球,但有些地區相關性比較高,有些地區則毫不相干,譬如台灣(圖一)。況且聖嬰要強到一定程度,才需討論,弱的就不必了。大家要瞭解利用海溫去預測海氣的交互作用,只觀察中太平洋就可以了嗎?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海洋,其他的海溫呢?所以即使是「強聖嬰現象」,當其他海域海溫分布不相同時,大氣的反應也會不同,單純利用聖嬰現象來做氣候預報,能有多準?所以實際作業都會再使用其他資料(氣候模擬及統計預報),但結果還是很困難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要奉勸台灣的媒體,沒必要像相關性高國家的媒體一樣, 對「聖嬰現象」賦予過度的關注。

我們還是回來關注下一波鋒面及西南氣流,比較實在。最新電腦模擬資料仍持續類似的預測,「白海豚」週六(16日)至下週一(18日)在日本南方海面迴轉(圖二),也不會侵襲日本。結果推擠太平洋高壓,使得週五(15日)至下週一,台灣天氣晴朗穩定,氣溫高,下午僅鄰近山區有局部對流,量也很少。下週二(19日)西南氣流增強,下午起西半部迎風面的對流降雨也會增強。下週三至週五鋒面及西南風都在台灣附近,將給台灣帶來大量的降雨,期間更要防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所帶來的劇烈天氣(冰雹、強風、雷擊及淹水)。「紅霞」離去第二天清晨的那場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小狀況,要知道下一波天氣劇烈的程度就不是那麼簡單的,災防單位及民眾都要有防災的心理準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