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最新的路徑潛勢預測圖(圖一)及觀測資料顯示「白海豚」正在迴轉,由於己是「強颱」(圖二),暴風範圍大,使得其西側的高壓,持續籠罩台灣上空,因此週日至週一(18日),天氣都是晴朗穩定,氣溫偏高(高溫達35度以上),只有下午鄰近山區有零星陣雨的機率。週二(19日)「白海豚」在日本東南方海面向東北遠離,原在台灣上空的高壓會開始減弱東退,低層西南季風則開始增強,進入台灣附近。雖然風比較大,但天氣悶熱(高溫35度以上),西半部(主要在中南部)迎風面容易有局部對流,不只是午後,其他時間也會發生。下週三(20日)開始,鋒面抵達,並呈現滯留(微幅南北徘徊),西南季風也在台灣附近,「活躍梅雨」成型。且持續到下週(24)日都還沒結束,要注意這期間很容易有「對流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可能帶來劇烈天氣及大量降水,要小心防範。
由於大氣是「混沌」的,以今天的「氣象科技」要在一週前就模擬出,將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會遇上「對流胞或中尺度對流系統」?或者會給各地帶來多少雨量?雖然大家都很想知道,但礙於「科技極限」還是沒有能力辦到的。不過,對於大環流的預報,基本上參考價值還是很高的,例如滯留鋒未來幾天的位置,西南季風隨時間的變化,間接的也可顯示大氣的溫溼度、不穩定度的變化。因此有「完整訓練、豐富經驗」的預報人員可據此判斷出,將形成有利於「對流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的大環境,而事先發出警示,讓大家有所準備。至於一波一波「對流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的即時威脅(雷擊、強風、瞬間大雨、冰雹甚至龍捲風),變化太快,必須透過「即時預報」的過程,利用雷達、衛星、落雷觀測系統的輔助,及時監測,並利用「即時預報」程序來發布預警。
「對流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壽命一般都不長,且變化快速,「即時預報」能爭取到的時間並不多。就防災而言,最好事先作好準備,並隨時注意最新的訊息,快速應變以減少可能遭受的損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