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齊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說到臺灣庶民文化,許多民眾第一時間就是想到「夜市」,定居台灣的記者阮蕾(Leslie Nguyen-Okwu)在BBC上專文介紹台灣的夜市文化,她更在自己的推特上介紹帶朋友到臺北饒河夜市體驗美食文化,更建議「一定要吃到爆!」
My advice to Kasiemobi Udo-okoye for eating at Taiwan's night markets: Open your mouth wide and don't close it until you leave.
我帶 Kasiemobi Udo-okoye 去台北的夜市嚐嚐看宵夜。我建議她:一定要吃到爆吧! https://t.co/aV42PLSiQX
— Leslie Nguyen-Okwu 阮蕾 (@lnguyenokwu) 2018年12月11日
根據阮蕾在推特的介紹,她是一位現居臺灣的奈及利亞裔BBC記者。
阮蕾在文章中提到,世界上很多國家一天只吃三餐,但臺灣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常常有第四餐—宵夜,而這項獨特的「夜晚儀式」,她的臺灣朋友說,夜晚我們只會做一件事,就是「吃」。
阮蕾更介紹了寧夏夜市的里長伯臭豆腐,她形容臭豆腐是「一塊塊發酵的豆腐鋪滿了醃漬的泡菜」,而且儘管當天下著雨,人潮卻是依舊擠滿了夜市的通道,顯示臺灣人對於吃的堅持與執著。
她逗趣的寫道,假設紐約是一座「不夜城」,臺灣就是一座「不飽島」。
研究臺灣飲食文化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副教授陳玉箴說,「消夜」一詞最早出現在9世紀的唐朝街坊,而就字面意思是指「消滅夜晚」,不過自1950年代臺灣民眾為了改善經濟就將店面營業時間調整晚一點,因此也就改變了宵夜一詞的定義。
阮蕾引述陳玉箴的研究總結,臺灣的夜市最重要的就是熱鬧的氣氛,另一位經營Taipei Foodie的美食部落客進一步解釋,臺灣人出門不只是為了吃,而是更創造出有活力、親切的熱鬧氣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