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防堵非洲豬瘟,廚餘何處去?最近引發各界討論!您知道嗎?全球一年產生的食物浪費多達13億公噸,足以餵飽30億人,而在所有的廢棄物中,廚餘的比例就有三、四成。如果送進焚化爐燃燒,會間接產生有毒氣體,也會縮短焚化爐的使用年限。
廚餘找出路,台灣有一個新創團隊,設計出全世界第一款不需插電的廚餘處理器,使用者可以將料裡過程產生多餘的生鮮蔬食,丟進處理器,靠著裡頭1200隻的蚯蚓,廚餘能夠轉化成天然的有機肥料,甚至還能變身盆栽容器!廢物變資源,還能循環再生,台灣年輕人的創意,一起來看。
吃到飽餐廳裡,美食琳瑯滿目,為了值回票價,很多人一股腦兒把把菜往盤子夾,一不小心夾過量美食立刻變廚餘,全台一天產生的廚餘可以堆出70棟的台北101,全世界一年的食物浪費更多達13億公噸,怎麼解決剩食問題,成為全球的當務之急。
然而,食物往往浪費於無形,就像在製作料理的過程中,就開始產生多餘食材。如果這些沒吃完的食物沒有得到回收,而是當成一般垃圾處理,送往掩埋場或焚化爐,對於環境的危害,超乎想像,一般在大自然一個月就可分解的廚餘,到了掩埋場卻要一年以上,如果送去焚毀,會產生有毒氣體,甚至廚餘的大量水分,還會降低焚化爐的爐心溫度,縮短焚化爐的使用年限。因此,若是廚房就能處理多餘食材,該有多好?
將美生菜舖在麵包上,再放上素食豆排、番茄與酪梨塊,可口的漢堡完成了。另外,在盤子舖上生菜、豆苗、邊緣放上不同顏色的蔬食,最後將蘋果切片擺盤,一道色彩繽紛、健康滿分的沙拉也大功告成,然而,一旁的果皮和菜屑,如何就地消滅?
將生廚餘倒進處理器,裡頭1200隻的紅蚯蚓,能夠將廚餘吃進肚子裡,排出體外後就變成土壤的有機肥料,廢物搖身一變成了黃金,還能源源不絕,循環再生,也幫餐廳節省了運送廚餘的大筆費用。
淨白外表、流線造型,看上去非常時尚,這個全球第一款不插電的廚餘處理器,其實並不是考量美觀而打造,而是結合生物學家和工業設計師等各領域專家集思廣益、並透過演算法將實驗數據帶入,最後才完成產品的整體設計。
要蚯蚓乖乖製造有機肥料,必須提供牠們良好舒適的生存環境,濕度就是最大關鍵。
將生物特性充分運用在發明上,不插電廚餘處理器的研發團隊是一群台灣的年輕人,平均年齡30歲的他們,觀察到在所有廢棄物中,廚餘就佔了三四成,是所有廢棄物中比例最高的,如果能有效解決剩食問題,就能友善環境。
從2016年開始募資,到產品正式上架,這台處理器在習慣生食的歐洲北美國家,成了大受歡迎的家用產品,目前為止,在全世界已經處理了70多噸的多餘食材。
31歲的趙晟翔大學唸的是建築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走訪掩埋場,研發廚餘處理器的夢想便悄悄在心中萌芽,現在長年待在國外的他,用視訊接受我們的採訪,暢談他關懷環境的理念,也分享各國處理廚餘的方式。
等待植物長大後廚餘做成的盆栽,直接埋進土裡還可以百分之百分解,成為土壤的養分,繼續開出美麗的花草,生生不息永續下去,讓廚餘用截然不同的姿態與環境共存。
材質堅固,耐用又環保,這項設計,賦予廢棄物全新生命,更提升廚餘的多元價值,然而,在過去就有人研發廚餘清理機,是把廚餘變不見。
把廚餘清理機安裝在水槽下方,不管是吃剩的食物或還有果皮,只要5到10秒就能打成粉末,和著水流進地下道,甚至可以做成有機肥料再利用,能夠降低垃圾量還有蚊蟲和異味。
全世界廚餘變商機的例子不在少數,美國有新創公司為了避免果皮被浪費,成功研發出無色、可食用的天然保鮮膜,能夠延長蔬果的保鮮期。
荷蘭的鹿特丹團隊,研究出能夠將多餘麵包發酵,進而產生生質能源氣體的機器,轉化形成的甲烷,能做為烘焙麵包的能源,降低用電成本,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也緩解麵包的浪費。台灣的環保署也仿照先進國家,將投入18億元,在北、中、南三個地點,設置三座生質能源廠,利用廚餘發電,減輕焚化爐和掩埋廠的負擔,更為台灣的循環經濟發展邁開一大步,其中台中的「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營運。廚餘的華麗轉身,一場剩食革命,正在全台灣到全世界,從廚房到各個場域,鋪天蓋地地進行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