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鴻溝30年! 聽見他們的告白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上個月底「川金二會」在越南河內交鋒,雖然宣告破局,卻也讓全球視野聚焦越南!今(16)日,我們要換個角度帶您來觀察台越之間,新住民的困境翻轉了嗎?在台灣的越南新住民,人數已經突破10.5萬人。1990年代,很多民眾稱呼她們是「外籍新娘」,語氣中總帶著歧視!如今30年過去,新住民與台灣社會的那道鴻溝徹底消失了嗎?從「越南新娘」到「新住民」的這條路,來看跨「越」鴻溝30年系列報導。

43歲的武氏釵,不細聽口音,或許很難發現她其實是越南新住民,天天跑菜市場,連攤商都把她當一家人。

10坪不到的小小店面,是武氏釵和丈夫陳宏偉實現夢想的地方。孩子唸起越南童謠,也勾起武氏釵對家鄉的回憶,翻起照片分享時,思鄉情緒瞬間爆發眼淚潰堤。故鄉親人是她拋不下的牽絆,但想融入台灣,她們得比別人更堅強。

熟稔地打理自助餐店,她是嫁來台灣17年的阮氏金年,憑著一己之力,6年前頂下店面當女老闆,闖出一片天。1990年代,來自東南亞和中國的女性,透過婚姻移民到台灣,「外籍新娘」成了她們的「代號」,撕不掉的污名標籤。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夏曉鵑2003年成立南洋台灣姊妹會,發起正名運動,台灣對婚姻移民女性的稱呼,改為「新移民」到如今的「新住民」。但除了歧視標籤,更早期來的新住民女性,歷經過更多的苦難和心酸。長期遭到不平等對待,許多姐妹開始參與公民運動,為新住民大聲爭取權益。

家鄉難以遺忘,新住民在這片土地上有了家、有了孩子,根也就留在台灣,穿上越南國服奧黛,每個姐妹笑的自信溫柔,人生的種種難題也煙消雲散,在迢遙婚姻路上,看見新住民對生命的靭性,也盼在台灣這個新鄉,透過更完善的法規、友善的社會環境,保障新住民的權利,讓她們不再流淚。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