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面對老年期成人生課題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面對老年期成人生課題 | 華視新聞
參與免費公益講座,學習「我們與老的距離」。

吳儀文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去年3月底台灣正式成為「高齡社會」,依國發會推估,2026年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有鑑於台灣快速邁進「高齡時代」與「超高齡時代」,民眾應了解如何老得更健康、更自在、更自立。

參與免費公益講座 學習「我們與老的距離」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學習如何與老年期的自己、年老的家人相處似乎已成為每個人人生的重要課題。主辦單位港都電台舉辦了公益講座,邀請民眾免費參與,公益講座以「我們與老的距離」為題,將在11月23日於高雄科工館南館舉行,活動邀請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帶民眾正確看待並照顧年老的父母和未來的自己。

而12月1日同樣在高雄科工館南館,主辦單位則邀請身障發明家劉大潭開講,劉大潭三歲因為接種了過期的小兒麻痺疫苗,導致雙腳萎縮,但他沒有因此被打倒,他用手走出一片天,拿下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獎,他將用自身的例子向世人證明,限制行動的是你的心,不是你的身體,將累積四十年的經驗,從研發、設計、申請專利到行銷,全教給身障朋友,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主辦單位表示:「希望為需要幫助和想要助人的人搭建一個平台,邀請林金立老師告訴大家『正確對待老人』的方式,邀請劉大潭老師傳遞『努力做,就一定可以成功』的觀念,希望傳遞正確觀念和正面能量,讓世界更好!」

扭轉社會觀念 促成全齡友善社會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說:「面對高齡人口越來越多,高齡觀念和照顧觀念必須重新扭轉,高齡只是另一個人生歷程,並不是人生最後一個庇護所」。台灣要完全適應高齡社會必須倡導民眾,老年期應透過觀念、生活習慣改變以及健康的維持,成為支援社會向前運作的價值。參與相關的講座、活動了解高齡化議題,不僅讓民眾能更健康心安地變老,也讓臺灣成為一個全齡友善的社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